编者按:4月1日-4月3日,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江苏省贸促会展中心联合承办的2025江苏绿色低碳建筑国际博览会在南京举行,将重点展示国内外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实践和成果。荔枝新闻推出《科技点亮绿色城乡 创新引领产业征程》系列报道,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建造、改善型住宅等老百姓关注的议题,走进“双碳”先导区、科技创新企业、好房子好小区等,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西藏的建筑工地上,一款来自中亿丰控股中杰装备的地面机器人正在进行整平作业;在云南的机场项目中,来自中建云控的塔机智能集控系统助力司机在地面即可操纵塔机运输物资;来自中建八局三公司的自行走测量机器人已经完成了近1万间房屋的测量工作……这些智能建造设备都来自于江苏。
2022年底,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发布了《关于推进江苏省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加大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2023年,江苏省政府制定印发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将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2024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八部门制订《关于推进全省智能建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力求以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推动智能建造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而那些拥有十八般武艺的智能设备在省内外落地应用,正是江苏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上天立地 多种产品显成效
在南京南部新城国际路居住社区中心的施工现场,名为“砼智维”的集成智能实验室成为了混凝土质量精确管控的关键。这个集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实验室来自中建八局三公司,只需一键即可对混凝土进行自动化检测。同时,公司旗下的自行走测量机器人,已在南京、常州等多个项目中落地应用,目前已完成了近万间房屋的测量工作。
江苏是建筑业大省,智能建造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纵观全省,崭露头角的智能建造企业也绝非只此一家,他们的产品也从原料检测与验收,延伸到建筑的方方面面。
走进中亿丰智造的长三角智能建造创新中心,涂料施工一体机正在实验室中不停地进行着测试。据中杰装备总经理张俊琛介绍,涂料施工一体机使单日施工面积提升至传统人工的4倍,单价为传统人工的45%,且喷涂施工高度可达5.5米,降低人工爬高的安全隐患。
而把目光从地面移到天空,一个个高耸的塔机绝对是工地的主角。如今,塔机司机终于不用再攀登近百米的高度,在地面的驾驶舱同样可以举重若轻。中建云控(苏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塔机智能集控技术,通过5G网络把高空作业移到地面,甚至能够远隔万里进行操作。
从原料检测,到建筑施工,再到房屋验收,越来越多的智能元素为建筑业的效率提升、成本减少、施工与人员的安全带来了新的可能。
笃行致远 智能建造在路上
推进智能建造是建筑业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答之卷,也是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助力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
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积极推进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培育工作。经过申报、推荐、论证、答辩等环节,34个企业和17个技术服务单位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第一批智能建造技术服务试点单位,并获得相关资金补助。南京与苏州两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也纷纷出台政策,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
面向未来,中亿丰正快速培养相关的劳务产业工人,旨在通过“建筑机器人+产业工人”的用工模式,跑通智能建造领域的落地模式。中建八局三公司多管齐下,针对集成式爬架、新型建筑机器人造楼平台等多个方面进行多方合作的研发与探索。中建云控则希望引入人工智能,走向全自动的高阶驾驶。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为智能建造按下“加速键”。一家家企业的探索与发展,绘出智能建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蓝图。一个个产品的落地,一处处项目的落成,正不断推动江苏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塑造新时代的“江苏建造”品牌。
延伸阅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2025年度江苏省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第一批)的公告 南京市六合大力推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 关于表彰“2024年度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奖”的决定(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