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智能建造 - 最新资讯 >

合肥市积极探索智能建造发展新路径

合肥市积极探索智能建造发展新路径

打印 0条评论来源:中国建设报

政策激励 示范引路 科技赋能 


合肥市积极探索智能建造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发展智能建造为抓手,通过政策激励、示范引领、科技赋能,着力推动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一、加强政策激励,支持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


建筑业是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2022年合肥市建筑业产值达5613亿,增长率为10.5%,对GDP贡献仅次于工业。但同时,受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等因素影响,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来看,建筑业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相比制造业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回报周期长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难点痛点问题。


为此,合肥市于2023年3月出台了《合肥市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支持工业、建筑业等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转型升级。其中,明确对建筑业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项目,享受工业企业同等待遇,按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随后,市城乡建设局联合市财政局配套出台了实施细则,明确奖补对象为2023年1月1日以来在智能建造领域相关软件、上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化设备等方面转型升级投资额在100万元(含)以上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咨询等建筑业企业,并进一步细化政策标准、申报材料、申报时间、办理流程等要求,让各类市场主体更清晰地了解政策,确保政策有效落实。此外,合肥市正在修订《合肥市商品住宅高品质建设内容和评分标准》,计划将“应用智能建造技术”作为高品质住宅加分项,进一步调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业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合力打造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下一步,合肥市将加快推动政策落地实施,通过奖励激励措施和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着力降低建筑业企业创新成本,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建造,加快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二、推进示范引路,拓展智能建造典型应用场景


工程项目是推动建筑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合肥市以试点示范项目为抓手,积极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在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和城市更新三大场景的示范应用。一是房屋建筑应用场景方面。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2#综合馆项目主桁架最大跨度达144米,传统方式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很大。中建二局研发应用了“视觉激光测距仪+智能同步系统”等智能建造技术,可实时比对设计坐标与测量数据,智能调控顶推速度和姿态,确保滑移施工全过程安全精确,滑移工期由70天缩短至47天。二是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方面。中铁四局数智建造研究院研发了隧道智能雷达检测系统,可自动辨识混凝土浇筑、钢筋及预埋件安装等方面的质量缺陷,有利于确保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可控。三是城市更新应用场景方面。淮河路步行街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采用BIM辅助设计、装配化装修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建造速度和质量,在更新改造的同时保障了商户正常营业;通过埋设点状智能化传感器的方式,实现了复杂管网及建筑构件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高效维护。


下一步,合肥市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积极探索智能建造典型应用场景,推广先进适用的智能建造技术。一是遴选项目。选取具有示范效应的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项目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围绕数字设计、智能施工、智能生产、智慧运维、建筑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探索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其中,2023年拟遴选15个项目开展试点。二是制定标准。加强智能建造基础理论研究,结合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组织编制《合肥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评价标准》,指导工程项目参建主体合理应用智能建造技术,更好实现提品质、降成本等目标效益。三是推广案例。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和遴选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作为可复制经验推广应用。


三、加快科技赋能,提升工程建设数字化监管能力


数字化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治理体系变革。合肥市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弥补工程建设监管短板,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一是加强工程勘察数字化监管。工程勘察质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质量、投资效益和使用安全,而外业作业管理一直是工程勘察的监管难点。为此,合肥市开发了工程勘察信息化管理平台,自2022年4月1日起全市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项目均须通过该平台办理线上登记,并全程记录勘探外业作业过程,实时留存时间、影像和位置信息痕迹,实现全方位监管和质量责任可追溯。目前,该平台已登记工程勘察项目1875个,监督人员通过远程视频查看勘察外业、土工试验情况,调用数据资料,发现并纠正不规范问题约1600次。二是加强施工图质量事中事后监管。施工图审查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监管方式主要靠每年一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项目监管覆盖率不足1%。合肥市建立了数字化审图系统,近一年对全市通过施工图审查的4439项工程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对其中设计、审查质量排名靠后的229家单位和113个项目负责人进行预警和差别化监管,有效提升了施工图质量。三是加强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为改变传统监督管理效能不高的问题,合肥市于2022年5月上线运行建筑市场行为监督管理平台,全面实行务工人员、项目关键岗位管理人员“两库一码”管理。施工企业在平台登记人员库、项目库,将相关人员实名制信息与“工地码”绑定。务工人员的生物识别考勤数据保存至系统平台,作为其获取合法工资收入的重要凭证。主管部门可通过平台实时掌握相关人员的动态工作信息和履职历史记录,并进行项目抽取、人员排程、结果告知、整改回复等网上巡查操作。平台上线以来累计登记从业人员51.5万人,目前实时在岗履职人数18.3万人,累计纳入监管项目1290个,完成整改记录339条,监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下一步,合肥市将坚守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的初心,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监管机制,逐步实现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监管,形成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新技术新产品带来河北智能建造新场景 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智能建造工作现场会 最强大脑!全国智能建造机器人集中列队“大阅兵”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