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智能建造 - 最新资讯 >

技术突破,智能建造跑出“加速度”

技术突破,智能建造跑出“加速度”

打印 0条评论来源:纵览新闻

3月17日,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一台巨型3D打印机正在“打印”着一座大剧院。近4000个单元块通过毫米级精度打印后,由机器人完成空间定位安装。“雄安之翼”项目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3D打印应用工程,即将成为雄安艺术新地标。而这一创新实践,正是雄安新区以智能建造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自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雄安新区以数字孪生城市为基底,按照“智能、绿色、创新”要求,以智能建造多场景应用为抓手,大力推广数字设计、BIM(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协同、建筑机器人应用、装配式管廊等,通过政策创新、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逐步推进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电脑程序精准控制打印,智能安装机器人可自动识别复杂空间位置,配合全域感知系统,将安装误差控制在正负两毫米以内。”中电建河北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产品与设计部负责人张细荒介绍,目前“雄安之翼”项目塔楼钢结构主体已完成,需要进行3D打印的建筑构件已启动数百平方米的局部试生产。


示范工程的突破性实践凸显着雄安的创新特质。在启动区核心位置,总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的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现场,BIM技术正与智慧工地系统深度融合,一个“数字孪生”工地也正在同步搭建。


3月11日,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吴朝忠像往常一样在电脑上打开雄安国贸中心BIM项目管理平台,人员出勤、施工进度、物料管理等信息全部映入眼帘。


“以前,从二维图纸到具体施工,设计与施工人员需在大脑中进行想象转换。现在通过BIM模拟施工动画演示,一些复杂施工工艺一目了然。”吴朝忠介绍,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施工管理的优化,智能建造可大大提高项目推进过程中设计、建设等环节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全面增强施工安全性。


智能建造不断涌现,政策创新也为其提供持续动能。《雄安新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将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等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同时,新区成立智能建造专家委员会,128名专家纳入专家库,采用结对子的方式对试点项目进行指导。


截至目前,新区已培育37个智能建造示范工程项目、50个智慧工地项目,其中13个智能建造重点工程和21个星级智慧工地通过专家评审认定,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雄安经验”。


“新区未来将加强产业扶持力度,打造机器人、供应链、施工三类企业集群,形成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支柱。”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城乡发展处负责人朱浩介绍。与此同时,新区还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智能建造新型人才培养。


从“一张白纸”到“未来之城”,雄安新区用近8年时间逐渐完成智能建造的体系化构建。在这座年轻的城市,“妙不可言”的智能建造场景画卷正在徐徐展现。



延伸阅读:

西安发布智能建造工程项目实施指南 智能建造先行示范 大批实践成果落地 深圳市“智造”工程频获国际国内大奖 厦长共建智能建造 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