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意概况
行业痛点:传统二结构深化设计依赖人工,效率低、易出错、返工成本巨大。
解决方案:基于BIM工艺数据链与智能算法,构建“深化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数字化体系,实现二结构深化自动化、施工精准化、验收智能化。
核心技术:
•工艺数据链标准化:将施工经验转化为数字化规则,对IFC标准进行扩展,建立了二结构的对象、属性和属性关系,实现了二结构模型信息的表达与传递。
•智能深化设计工具:融合智能算法自动深化二结构BIM模型。
•AR数字验收技术:模型与实景实时对比,复核构造柱、预留洞位置和数量。
二、特色亮点
1. 二结构工艺数据链:经验数字化,流程标准化
•技术突破:梳理施工全流程工艺工序、规范约束以及各步骤的数据输入和输出,构建二结构工艺数据链,实现经验可存储、可分析、可复用。
•行业价值:打通BIM模型与施工数据壁垒,从经验驱动转化成数据驱动。
2. 研发基于BIM和智能算法的高效深化设计工具
核心功能:
•构造柱自动生成:根据布置规则,采用图拓扑算法自动计算出构造柱的布局,并检查构造柱可合并优化、间距不合规、缺失的情况。
•智能排砖:采用遗传算法,在规范要求下结合预留洞位置,计算最省砖的排布方案,实现高效砌块排版,指导现场施工,减少材料浪费。
•一键出图:快速导出深化图纸,替代传统手工绘图。
基于BIM的二结构智能深化设计流程
3. AR数字验收技术:质量管控零死角
•创新应用:基于移动设备显示AR模型,实时比对模型与现场构造柱位置,复核现场构造柱、预留洞位置。
•管理升级:形成高效的二结构质量检查方法,辅助二结构砌筑的现场管理,为后道工序机电施工提供优质基础。
二结构实景与深化模型对比
三、取得成效
二结构智能深化设计工具在上海机场联络线、瑞金医院北院、东航金叶苑、张江实验室研发大楼等多个项目进行了应用示范。实际应用表明,构造柱、抱框柱、圈梁、导墙等构件布置准确度大于95%,可节约50%左右的深化设计时间,通过非标砖集中加工,定点搬运,提升30%砌筑效率,有效支撑了示范工地的优质结构质量验收。数字化模型应用简化现场施工复杂度,结合AR验收与管理系统实现质量精准管控。
现场使用深化设计图纸进行二次结构施工
延伸阅读:
BIM基础应用革新:建模、翻模到正向设计! BIM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一文了解城市综合管廊工程BIM应用(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