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侯建群 > 推进北京住宅产业化的途径及技术对策

推进北京住宅产业化的途径及技术对策

2018年07月16日

打印专业人士:侯建群   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住宅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住宅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载体。2010年,北京市发文推进住宅产业化,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住宅产业化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住宅建设发展的趋势。推进住宅产业化,是建设领域贯彻落实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和宜居的世界城市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技术对策


一、住宅产业化的内涵


住宅产业化以住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材行业为依托,以工业化方式生产住宅构配件和部品。然后以现场装配为基础,以人才、科技为手段,将住宅生产全过程的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建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采用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进行住宅生产和经营。目的是改变传统方法,构建低价、高效、节能、环保的住宅生产的新模式。


二、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现状和瓶颈


1.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住宅建设及产业的整体面貌仍未摆脱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住宅的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工业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当前我国住宅建造方式仍以现场砌(浇)筑、手工作业为主,虽然施工机械化的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仍然取决于工匠的责任心和水平;缺乏完善的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和住宅部品体系,难以切实提高住宅产业化的程度。


住宅企业间缺乏有效的社会化协作。社会化协作是住宅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我国住宅产业粗放型的经营造成产业技术门槛低,巨大的市场需求又产生了较高的利润率,不断诱使新的厂商进入住宅行业,致使整个行业的平均经营规模较小,住宅产业链上的企业(包括发展商、承建商、材料及部品供应商,以及设计单位、中介等)大都是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产业的集中度过低。


技术配套、集成度低。由于缺乏完善的工业化住宅建筑和住宅部品体系,我们的技术集成度很差,其水平也非常低。技术配套和技术集成度低,导致各项子技术的集合性差,难以发挥新技术应用的综合效益,难以提高技术应用后的性能价格比,从而影响技术的推广。


2.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瓶颈


住宅产业化推广的主要瓶颈是现有多数产业化住宅技术的建安费用比传统施工方法建安费用高。仅靠引进、消化国外技术是使住宅建造成本过高的原因。


三、住宅产业化途径及技术对策


住宅产业化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行业和学科。但无论住宅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扩展和更新,都离不开住宅的建筑结构体系。它是住宅功能、住宅经济、住宅科技的物质载体。当前颇受人们关注的住宅智能化、住宅装修业、及至城市景观建设等等也都与这个载体有密切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省情、市情)和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住宅建筑结构体系,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它将带动住宅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住宅产品的工业化、标准化水平、并为信息产业和住宅装饰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住宅产业化途径及技术对策之一是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住宅结构体系


清华大学一直在探索中国住宅产业化现实可行的道路。我们研发并推向市场的“新型住宅建筑结构技术(TUS体系)”是现实可行的产业化住宅体系之一。针对我国现有住宅建造技术的问题和缺陷,通过整合各项单项技术、设备和工艺,结合国内建筑产业技术背景和技术资源,开发出了全新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住宅建筑技术体系,包括结构体系、制造加工体系、建造工艺体系。


依托清华大学研究开发的“新型住宅建筑结构技术 (TUS体系)”,有望探索建立具有节能环保意义和巨大市场规模的一种产业化新模式。


我国实施住宅产业化以来形成了三种技术模式:其一是“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其二是“钢结构技术”,其余是“整体配套设施”、“低层住宅技术”等等。但是,业内普遍认为还没有形成可以大规模推广的技术体系。


(1)成本制约。“混凝土预制装配”和“钢结构住宅技术”的建造成本均高于现有钢筋混凝土技术,目前试点采取办法是 “政府政策补偿”,以及有待于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平衡造价。


(2)核心环节。住宅产业化是建造方式的变革,核心是结构技术。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以新的建筑结构为支撑”、相关要素集约配套的系统体系,虽然建立了一些部品与构件基地,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而不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依托“新型住宅建筑结构技术 (TUS体系)”,有望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


清华大学自2002年承担建设部科技攻关项目以来,“新型住宅建筑结构技术 (TUS体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得多项专利授权;进行了大量科学试验;建立了技术标准;建造了一批试验示范建筑。由于该技术符合我国住宅建筑业发展要求,市场前景广阔。


清华大学研发并推向市场的“新型住宅建筑结构技术 (TUS体系)”包括下列内容:

关键技术之一 —— 轻钢构架固模剪力墙结构体系

关键技术之二 —— 预制混凝土空心模剪力墙结构体系

上述两种建筑结构体系是现实可行的产业化住宅结构体系。


“新型住宅建筑结构技术 (TUS体系)”有以下特点:

1)具有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

2)具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质。

3)结构体系本身有以下特色:

·预制构件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且加工简单。

·施工现场减少绑扎钢筋和支拆模板的数量,大大加快施工速度。

·节约材料、节约能源、节省人工、减少管理费用,确保工程质量。

·房屋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

·结构可满足较复杂的建筑平面要求。

·工程造价相对低廉。


2.住宅产业化途径之二是利用新技术进行保障房建设


北京市的住宅产业化目标任务:2009 年至 2011 年,为住宅产业化试点期,3 年内住宅产业化试点项目建筑面积分别为 10 万、50 万和 100 万平方米。从成熟和适用的预制部品入手,综合运用外墙、楼梯、叠合楼板、阳台板、空调板等预制部品,采用装修一次到位,推进先进部品、技术、工艺等的整合。2012 年至 2013 年,为住宅产业化推广期。2012 年和 2013 年,产业化住宅项目比例分别达到 7% 和 10%(按建筑面积计算)。利用清华大学研发并推向市场的“新型住宅建筑结构技术 (TUS体系)”进行保障房建设可保证目标实现。


作者简介:侯建群,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院副总工程师,从事结构设计和住宅产业化结构体系研究。邮箱:hjq@tsinghua.edu.cn


(责任编辑:何雯丽)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发展装配式建筑应因地制宜 上下层插筋连接预制混凝土空心模剪力墙有限元分析 预制混凝土空心模剪力墙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