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 湖北 >

用新质生产力赋能建筑业转型升级,湖北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四年位居中部第一

用新质生产力赋能建筑业转型升级,湖北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四年位居中部第一

2024年06月07日

打印来源:极目新闻

“定海号”刀盘吊装下井


一体化智能造楼机、“定海号”巨型盾构机、“市政慧雲”信息管理平台……5月30日,在湖北省建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上,一批批“大国重器”“荆楚智造”纷纷亮相,吸引了众多参展者的目光。


建筑业是湖北重要的支柱产业。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住建厅获悉:2023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2.135万亿元,增加值3916亿元,占全省GDP的7%,从业人员超过290万人。2014——2019年,湖北省建筑业总产值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2020—2023年,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体化智能造楼机模型展示


“定海号”建功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这台盾构机体型好大啊!”在中铁十一局展台,“定海号”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台盾构机由十多万个零部件组成,总长135米,刀盘开挖直径14.57米,相当于5层楼高。总重量约4350吨,是普通盾构机重量的8倍。搭载国际先进智慧盾构系统,配备盾体双层壳体等12项尖端科技。现已投用于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的建设。


“定海号”盾构机模型


由中铁十一局自主研制的“昆仑号”是世界首台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共同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并荣耀入选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成果,其设计模型及手稿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昆仑号”集提梁、运梁、架梁功能于一体,智能化程度高,运用了基于物联网云技术的信息管理、安全监控与健康诊断平台,实现了对运架一体机的信息管理、智能化监测与控制,是我国功能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箱梁施工装备,也是全国首台可运用于高铁全路况双线箱梁施工的装备,目前市场占有率超过80%!


中铁十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局正大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智能建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产业关键施工技术前瞻性研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打造光储直柔“能量魔方”


占地2平方米至25平方米不等,可根据建筑空间需要“定制”大小,集变、配、充、光、储、放及智能运维多功能于一体……一个形似集装箱、科技感十足的“能量魔方”模型,亮相中建科工展位。


“产品研发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建筑更低碳、绿色、高效。”中国建筑钢结构研究院院长、中建科工创新研究开发院院长李任戈介绍,该产品自2022年开始研发,研发团队锚定空间、安全两大方向,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并衍生出针对单栋住宅、超高层、园区的极简版、楼宇版、园区版3款“魔方”。


2024年,该产品荣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十佳技术创新产品”奖项。作为全国首个模块化光储直柔综合智慧能源产品,其能有效解决传统建筑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设备分散、系统复杂、施工繁琐、运维缺失等问题。可使光伏转化效率达98%,降低绿电损耗5%以上,电源模块成本降低30%,绿电利用率达100%。


AI技术为预制梁“做CT”


“我们运用的桥梁外观智能检测系统利用AI技术,实现了预制梁体外观质量缺陷的智能识别及评价,检测精度达0.1毫米级,识别准确率达98%,可高效提供改进建议,便于提高生产质量。”在联投湖北路桥展区,该公司技术中心员工彭凯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


当前高速公路工程中,预制梁质量检测主要依靠人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易错检、误检和漏检。


2023年一季度,联投湖北路桥下属技术中心和信息公司联合牵头研发,打造出预制梁外观质量智能评价系统,并在该公司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1标项目和襄宜高速公路(宜昌段)3标项目运用。


桥梁外观智能检测系统模型


上述智能检测系统采用安装有工业相机的门架装置,自动采集预制梁外观质量图像,使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预制梁裂缝、气泡、蜂窝、掉角、露筋等外观质量缺陷,评估检测数据自动生成预制梁外观质量评价报告,分析梁体外观问题类别、数量、部位、大小、趋势、评价等级等数据,定位缺陷位置、缺陷分布等。


“系统30秒可完成一片30米长预制梁的检测工作,一片梁采集约2G的高清图像,系统可快速进行大量图像的切割、去噪等预处理,相当于给预制梁做CT,辅助分析缺陷的分布及改进措施,如T梁的横隔板处易出现气泡,可能原因是自动振捣不足,需人工振捣加以辅助;腹板处易出现0.1毫米的龟缩裂缝,可能原因是养护不足,需加强喷淋养护。”联投湖北路桥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高效智能大后台助力项目管理


“市政慧雲”是武汉城发集团所属市政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中打造的自主可控、差异共赢的统一平台,是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群的总称,代表了市政集团未来数字化建设需要沿着智能、集成、互联、创新的方向开展。


“市政慧雲”打造数字化大后台


“1#调蓄池基坑最大长度330米,最大宽度116米,最大深度18.4米,是武汉市在建单体规模最大深基坑,传统人工监测费时费力。”在武汉城发集团展区,城发集团所属武汉市市政集团总工办万文杰介绍,在巡司河流域二期工程1#调蓄池基坑监测项目中,该平台以开放、包容的集成能力吸纳专家学者,与龚晓南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合作进行深基坑全自动检测软硬一体化研发,突破当前自动化检测的局限性,实现了监测三维可视化、工程安全评估模型管理、数据互通互联功能,解决了人为的影响因素、安全可视化等难点与痛点。


以“大后台、小前端、富生态”的先进微服务技术架构打造“一中心、三平台、N系统”的平台架构体系,即以数据中台、应用中台、技术中台为枢纽汇聚集团全业务数据资产,打造信息共享、协调资源整合,具备高效智能特点的“大后台”。


据了解,市政慧雲平台已获得软件著作权29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商标注册1项。获得国际先进科研成果评价,入选武汉市智能建造新技术产品创新服务案例(第一批),第九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企业级应用一类成果。


延伸阅读:

焊接机器人、智能施工电梯……一批智能化建造装备在湖北襄阳集中亮相 从“人海战术”到“无人作业” 智慧建设啃下项目硬骨头 湖北恩施“鸟巢”迎来省级质量观摩会,“智”造精品工程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关键词: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