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肖绪文
针对“双碳”目标,我国已构建起相关政策体系,着力推动中国经济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建筑业产业链长,相关产品和过程涉及碳排放量大,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高,进行低碳化转型迫在眉睫。
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外围护指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直接相接的外墙、门窗、屋面等功能区域,具有保护内部空间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关系建筑全寿命期使用者安全保障、居住舒适度和节能降碳目标的实现。
建筑外围护是兼备结构、保温、防水、防火和装饰等多种功能的复合系统。近年来,随着“光储直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建筑外围护发电,进而实现建筑“产能”,也成为外围护系统的重要功能。
建筑外围护品质事关建筑的安全性能、节能减碳效果、美观与耐久等多重需求。如何有效保障建筑外围护的节能降碳效果达到预期要求?应通过系统化方式,立足于指标设置、材料选择、精心设计、工艺控制、现场检验等多个方面,加强质量控制。比如,在构成外围护的外墙、门窗和屋面的多个部位,分别采取隔热保温指标合理选定、热工材料性能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精准控制等措施,多维度进行系统性治理。
为实现外围护节能减碳目标,在相关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所在地域气候环境特征、资源条件、建筑形式及其功能特征,选择最为适宜的外围护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避免盲目强调“零能耗、零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老旧建筑外围护体系老化、能效较差,对这些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尤为迫切。各地应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工作为抓手,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
在建筑运维阶段,物业运维管理缺失,外墙外贴保温材料脱落不修,特别是个别业主入户后将其拆除,消耗大量能源,外围护隔热保温形同虚设。应当综合各方力量,强化建筑外围护的维护管理,定期检查与维护,助力实现节能降碳目标。
延伸阅读:
张跃先:打造“四梁八柱一底座” 推动形成智能建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自主BIM技术:建筑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韩平委员:用好三把“金钥匙”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