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要求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新规范将于5月1日起施行。
随着住建部“好房子”新规对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提出明确要求,我国建筑业迎来系统性变革。在实践领域,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建筑科技研发首席专家叶浩文及其团队,以“造楼机”“一体化建造”等原创技术突破,打造标杆项目,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在广州西塔、东塔建设中,叶浩文团队研发的“超高层智能化整体顶升工作平台”(俗称“造楼机”),将超高层建筑施工从传统的“高空危险作业”转化为“平台化安全施工”,创造了“两天一层楼”的世界建造速度,同时将高空作业风险降低60%。更具突破性的是,团队攻克C120超高强混凝土500米高空泵送技术,解决了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难题,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被写入世界高层建筑建造史册。
针对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及“好房子”新规中“全生命周期绿色化”要求,叶浩文首创“一体化建造”理论——将建筑、结构、机电、内装全专业集成,设计、生产、装配全流程贯通。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作为全国最大规模装配式保障房,应用“一体化”理论实现全流程绿色低碳建造:现场用工减少50%,工期节约1/3,弃房率为0,户均投诉量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5,成为住建部智能建造与绿色建造“双标杆”,并摘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我们证明了保障房也能成为‘好房子’典范。”叶浩文说,“既要让高楼大厦成为城市地标,更要让‘好房子’成为民生标配。”
随着“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叶浩文的实践已成为行业转型缩影。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应用“一体化建造”技术的项目达5200余个,带动建筑垃圾减排超1亿吨,节约用地15%以上。
延伸阅读:
深圳智能建造连续两年获住建部通报表扬 28项创新入选全国可复制经验清单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赋能智能建造 深圳重点工程“黑科技”满满 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调研香港简约公屋项目新型建造技术应用(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