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智能建造 - 大咖专访 >

大力发展绿色智能建造,长沙凭什么?——专访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

大力发展绿色智能建造,长沙凭什么?——专访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

打印 0条评论来源:华声在线

中国(长沙)国际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技术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企业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成果的平台。


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现场。(本文图片由长沙市住建局提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制造”“中国建造”,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之大者”。


智能建造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工业化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工程建造创新模式。发展智能建造,必将推动建筑全领域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现代建筑智能建造与现代工业智能制造“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劳动密集向人工智能转型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建造湘军、智造湘军走向“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1月9日,长沙成功入选住建部公布的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名单,意味着长沙紧跟国家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步伐,吹响了“智能建造·筑梦星城”冲锋号。目前长沙已形成完整的建筑工业化产业链条,装配式建筑产业实力雄厚、全国领先。


长沙智能建造发展方面有哪些基础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近日,笔者专访了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


发展智能建造,长沙有三大优势


问: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的通知,长沙等24个城市入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近年来,长沙智能建造发展方面有哪些基础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郑建新: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工程建造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智能建造产业方兴未艾,已成为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前沿赛道。通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实践,长沙智能建造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长沙作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智能建造产业的发展:


这是一个基础坚实、大有可为的优势产业。对于智能建造产业来讲,装配式建筑既是重要载体,也是主要抓手。目前,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21年,全市装配式建筑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省内外行业总产值已超2000亿元;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达400余家,在全国布局的装配式制造基地170多个,覆盖22个省、150个城市;长沙先后成为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国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城市、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连续5年成功举办国际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技术博览会。同时,与兄弟城市相比,长沙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在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长沙智能建造产业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先发优势,大有可为。


这是一个绿色智能、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建筑业传统建造方式受到较大冲击,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产业,引领带动建筑业转型升级。2020年7月,住建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构建涵盖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22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要达到25%以上。从长沙的实际情况看,建筑生产方式的革新还刚刚起步,全市装配式建筑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还不大,建筑业转型升级还任重道远。智能建造作为一种绿色两型、智能集约的建筑产业,既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现实所需,更是长沙抢占建筑业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前景十分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这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智能建造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等特点,可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应用场景。发展智能建造产业既具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又能带动庞大的消费市场,乘数效应显著,有助于有效拉动内需,是当前应对疫情影响、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经济增长点、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有力举措。


长沙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试点


问:作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下阶段,长沙将重点从哪些方面做好试点工作,发展智能建造产业?


郑建新:发展智能建造,对于加快建筑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在国家积极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长沙加快发展壮大智能建造,率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建造产业高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下一步,长沙将抢抓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机遇,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国家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步伐,加快构建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引领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我们重点将抓好六个方面:


一是强化创新引领。依托“三区两山两中心”等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一批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完善校政企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重点加大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同时,立足长沙智能建造与新型工业化发展基础优势,研究设计、生产、施工、运维、造价等环节的智能建造技术标准体系。此外,积极推动建造管理模式创新,大力推广EMPC项目管理模式,实现从研发到设计、生产、装配、施工全流程贯通。据测算,EMPC模式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可提升设计效率50%以上、生产效率40%以上,缩减项目工期30%以上。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数字化、信息化既是智能建造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沙创新建设面向行业的智慧设计、建造与运维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在打造全国首个绿色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筑梦云”平台。下一步,长沙将进一步建好用好“筑梦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筑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广应用钢结构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和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同时,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加快推动部品部件生产数字化、建筑施工验收数字化升级,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智能化装备,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智能建造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三是强化龙头带动。长沙将充分发挥技术线路优势,以智能建造核心技术路线为引领,着力推动一批施工、设计、生产型企业等强强联合,在“数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施工”等领域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头部企业,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1个核心”,设计、生产企业为“2个重点”,多元数字化企业深度参与的“1+2+N”开放型发展模式,组建一批有影响力的智能建造企业舰队。同时,推动企业梯度培育,出台绿色智能建造“专精特新”“绿建新材”类企业的评价办法,培育发展更多的智能建造“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智能建造企业上市,做大做优智能建造企业矩阵。


四是强化跨界融合。智能建造是引领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前沿赛道,与其他产业、行业融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长沙将坚持“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优势,重点推动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联动发展,智能建造与视频文创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双向赋能、生态融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建立智能建造产业与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的供需对接平台和融通合作机制,积极拓展“智能建造+”“+智能建造”,着力在智慧应急、城市生命线、智慧城市CIM/BIM、数字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城市运管服务等领域大力推广智能建造场景应用,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智能建造是涵盖多项生产要素的产业模式升级,单一政策无法实现整体性的保障作用。长沙围绕智能建造在招投标、工程计价、科技创新、技术评价、人才培育、建筑产业互联网、产业培育、试点项目、宣传推广等领域的配套要求,建立了“1+11”的工作任务清单。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土地、规划、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完善跨行业多方协作机制,使现有各类产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向智能建造领域倾斜,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供集成式的政策体系保障。


六是强化人才培育。目前,全国智能建造领域既懂技术又懂建筑工业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长沙将充分用好“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等人才政策,完善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智能建造全链条人才培育,引进和培养更多的智能建造复合型人才,同时支持鼓励骨干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专业课程设置、重大科研项目和示范应用工程,组建智能建造领域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点,形成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动能,培养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为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吴红涛:赴智能建造之约 走“三化”发展之路 林树枝-智能建造助推建筑产业变革 任旭:加快智能建造 引领行业变革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0条评论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