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工人配合起重器械
2小时便完成220平米钢架基层安装
建造效率提升了80%
BIM和装配式技术“强强联合”
让2个月的工期缩短至24小时
智通眼睛、智能安全帽、智控二维码
给项目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
这一幕幕智慧高效的施工场景,发生在南部新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近日,这个项目已经完工,综合应用了BIM、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力赋能工程“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 对建筑业而言,智能建造建立在工业化和数字化的基础之上,以数字化为手段,以物联网为平台,提高建造的智能化水平,使建造的品质和效率更高。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材省工、节能减碳目标。 最强“智慧大脑”,安全监管一目了然 智通“眼睛”、智能“安全帽”、智控“二维码”……项目建立智慧总控中心,设质量建造、安全生产等板块,打造集质安管理、宣传教育、数据分析、人员监管于一体的“智慧大脑”,对现场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 智通“眼睛” 有了“智慧大脑”,那还有“眼睛”“嘴巴”吗?项目总承包单位中建三局华东公司相关负责人笑着说:“当然,光‘眼睛’现场就有20个。” 项目在人员出入主通道处等位置设多个摄像头,实现监控无盲区,既可全程记录施工时况,又可联动安全广播系统对现场不安全行为进行“喊话”。多只“眼睛”把控现场,实现线上安全监管。 智能“安全帽” 一顶小小的安全帽,不仅能定位,还能“说话”,这是项目给工友配的“智能安全帽”。该安全帽可以对佩戴工人进行实时位置跟踪,并全天行程轨迹收集反馈至“智慧大脑”。 项目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多处“信标”,以红黄蓝三色信标代表不同程度风险,工人经过相应区域时,安全帽便会发出警告,提醒工人远离风险区域。 智控“二维码” 项目发挥总承包管理优势,将网格化管理拓展至幕墙、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专业,由平面分区转向楼层网格与专业综合管理。 定点设置智慧“二维码”,督促网格员每日“巡更打卡”,对施工质量安全,高空、动火作业、临边洞口、文明施工等逐项排查,实现“码”上整改,保障安全生产。 BIM+装配式,全面提升建造效率 BIM技术能够提升项目施工效率、降低建造成本,实现全生命周期精细管理;装配式建筑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为特征,同样具有降耗节材等优势。BIM与装配式“强强联合”,能够推动项目智能建造再提质增效。 BIM模拟建造 既要实时进行质量把关,又要掌握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如何进行全过程管理呢?项目通过搭建精细程度极高的BIM模型,与智慧工地数据互通,关联生产所需的进度调控,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秉承“先试后建”的理念,在施工阶段,用BIM技术进行施工重点难点工艺模拟,优化场地部署,辅助施工进度管理,通过三维可视化交底,指导现场施工。 利用BIM技术,项目将制冷机房水泵及管线深化设计分段成组,场外预制加工到现场拼装,将现场2个月的施工工期缩短为24小时。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免切割、免焊接,既保证施工质量,又减少了焊接烟雾和粉尘污染。 装配化快速施工 在装饰装修阶段,项目大量采用装配化施工。“像建筑外面的这个格栅幕墙,就是由加工厂进行格栅板块组装、运输至现场后再整体吊挂安装的。”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种装配式格栅幕墙不但施工速度快、安装方便,而且拼装精度高、可三向调节。 建筑的主入口吊顶、连廊吊顶也同样使用装配式吊装。“先将龙骨在地面进行定位焊接,焊接完成后垂直向上吊装,同步提升到固定位置,效率很高。”项目现场负责人说。 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这样采用数字化、工业化技术,促进建筑业智能化转型,是我市高标准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我市将加快推动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施工技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培育更多智能建造典型示范项目,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经验。
(责任编辑:何雯丽)
延伸阅读:
川东北金融中心项目智能建造项目品鉴 智能建造 | 取代人工:外墙施工启用机器人,造价低30% 智能建造产品推介:汉韵公馆项目(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