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樊则森 > 点亮星火 建筑产业化正待燎原

点亮星火 建筑产业化正待燎原

2016年04月09日

打印专业人士:樊则森   来源:畅言网

最近有一则新闻,有专家指出住宅产业化的推进有利于解决雾霾问题,我想这可能将来要留给时间去验证。但是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对建筑质量、房屋装修、节能环保的确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产业化应用的非常普遍,这也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国内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比较缓慢,只有少数设计企业和地产商在着力做这件事情,产业化建筑的规模呈现出的也只是“星星之火”。


BIAD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樊则森就是先行者之一,近期畅言网采访了这位建筑师,多年来他一直带领团队默默践行着中国特色的建筑产业化之路,潜心研究创新的产业化技术体系,逐步接近发展目标,目前产业化项目工程应用已将近70万平方米。虽然只是星火之势,但是樊则森认为建筑产业化一定拥有“燎原”的未来。


畅言网:国家政策的推动对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契机?作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您如何看待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前景?


樊则森: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这要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去看,国家提倡转变生产方式,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单纯以GDP评判发展水平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建筑产业化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建筑业的发展方式。BIAD从2006年重新开始建筑产业化工程研究及实践,这些年来也做了很多事情,从最初的1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到现在项目累计工程规模已经达到70多万平方米。但是这个数字在行业中来说只是“点点星火”。我们在建筑产业化方面逐步推进和完善,形成自身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也参与了国家和地方一些标准的制定。这些都源于我们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不能为产业化而发展产业化,而是要从建筑的本源出发,研究建筑新技术,集成建筑新体系,制定新标准。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减量提效和提升建筑性能质量的目标。


第一,建筑产业化能够节省人力、时间,也就是“提效”。目前国内的建筑工人的成本也在逐渐升高,实施产业化能够降低人工成本。产业化通过技术的优化让很多工序能够在工厂完成,精度和质量更高。相应的工期缩短也能为开发商节省时间成本。


第二,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讲,可以减少材料浪费。第三,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产业化,不能盲目引进国外的技术,不匹配中国的情况,不符合中国标准和建筑使用习惯是没有前途的。。可以说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是建筑业转型的一种必然,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新建建筑中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的比例,通常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可以达60%以上。日益高涨的人工成本是产业化客观的推动力,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根本无法支撑,预制构件的工厂会越来越多,这是大的发展方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畅言网:建筑产业化在推进过程中,建筑设计层面会发挥哪些作用?建筑师承担了一个什么角色?


樊则森:有些说法提到建筑产业化担心标准化设计会弱化了设计的作用,其实我们在推进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设计仍然是“龙头”地位。西方建筑史中,建筑工业化之路是由建筑师和工程师推动的。我们做这件事,作为设计企业一定是起到核心的龙头作用,主要体现在:


1.对这个行业形成需求。做装配式建筑我们会对技术路线进行定义,要求怎么做。比如装配式整体式剪力墙,设计要提出一个概念才能和现有规范对接,这种理念只能由设计院提出。如果规范不满足,项目根本无法开展。根本的核心理念是设计院提出。


2.对市场需要的应对。开发商想要做产业化,但是对项目功能、形式有具体要求,如何应对需要设计院采取一定设计策略,不可能直接到工厂完成。


3.集成所有产业化的技术和要素,只有通过设计院的图纸才能集成,就像汽车发展再标准,也离不开汽车的设计,所以设计就是整合、集成的功能。设计院不用怕这件事,即使我们做了标准化的图纸,社会的需求会不断发展,标准会根据新的需求有新的变化,需要升级换代否则会被市场抛弃。我们大可不必去担心,毋庸置疑设计一定是“龙头”,是创新的推动力,发挥创新能力是市场赋予我们的责任。


畅言网:据了解,北京院对建筑产业化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是什么?现阶段的研究课题有哪些?在实践推广方面有哪些成功的项目案例?


樊则森:BIAD在企业转型时期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立了多个技术研发中心,希望通过专项技术的研究进行深入发展,我们的建筑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之一。中心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以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技术为主,第一是结构的预制装配;第二是内装部品的集成。主要和建筑功能相关的,室内也实现集成,建筑工业化是一个整体。就类似国外有个理念——开放建筑,结构实现装配,内部的设备安装和装修如何与结构装配进行统一,形成建筑系统的整体。这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在实践推广方面,我们和万科合作的项目比较多,多年来实践中总的合同面积接近50万平方米,与万科合作主要是住宅.还做了一些装配式保障性住房。我们在某些公共建筑上面也有应用,比如装配式挂板,PC幕墙体系,也有相应的一些应用,都是一些“点”,还没有找到项目实现整体的东西,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畅言网:据了解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将遵循绿色、开放、精细、整合的技术路线,重点在绿色建筑产业化、建筑的可持续寿命、住宅精细化设计等方面,你能具体介绍一下技术路线的具体内容吗?


樊则森:绿色 我们主张发展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产业化,产业化本身就带有鲜明的绿色特点,设计要充分挖掘其绿色特性。我们的长阳半岛11号地项目,是国家三星绿色建筑,获得了建设部绿色创新二等奖。当时采取绿色措施包括规划、景观设计方面,创造适合步行的街区空间降低碳排放,建筑本身采用预制装配体系,因为较高的精度和气密性节能效果非常好。还采用了电暖、地下车库自然通风,太阳能等。我们技术路线中的所谓“绿色”就是利用预制结构体系本身的优点,结合绿色建筑先进技术,按照目标实现节能。用工业化的手段,引进绿色理念并结合起来。


开放 针对整个行业我们是秉承开放的精神,为了促进产业化发展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进行开放性合作,而不是关起门来做闭门造车。另外也体现出开放建筑的理念,强调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之内的功能可以自由的调整,强调建筑的开放性、适应性、大空间和灵活分割,机电设备的装修和主体结构的分离。实际上从整个建筑系统角度来讲,要吸收开放建筑理念用到创作中去。


精细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精细化设计,对人与技术的关注;其二是指设计要充分发挥建筑构件工厂化生产带来的精细化的特点。比如传统的施工方式误差是厘米,预制工厂则是毫米。我们需要做大量研究,通过产业化提升建筑的品质、质量、耐久性,提高建筑性能。


整合 产业化的建筑离不开集成,一定是各种技术和手段的集成,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内装和机电要素在建筑整体内的集成。另外也是他们之间的接口,不仅建筑各专业之间协调,也是和施工、内装的配合,这需要各种整合,这就是集成的概念。


畅言网:建筑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建筑设计与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合作模式会发生哪些改变?如何实现协作共同推进这项事业?


樊则森:可以说建筑产业化促使设计企业和开发商的合作更加紧密。和传统设计相比,建筑工业化的推进是持续长期的过程,我们和万科在产业化方面是持续在合作,我们双方都有诉求,希望通过实践过程使体系愈加完善,逐渐接近和完成开发商的目标。最初,万科提出做建筑产业化,目标是节能,提效,降低人工成本,这些方面不是做第一个项目就能实现,第一个实现阶段性目标之后还会有新的目标,直到现在,最近万科的一个项目12万平米全部用预制装配来做,能够做到提前半年结构封顶。2009年的项目中我们的远期目标已经实现,这是长期合作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实际上,在产业化推进中设计企业和开发商的合作模式变得更加稳定。


从双方合作内容和范围上,会变得更加广泛,现在设计和研发共同参与,将来也有可能在产业链中共同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共同做一个构件加工厂,会在产业链中找到更多的结合点,这也是发展的机会。


畅言网:一些知名的地产商和相关公司也在大力推行住宅产业化,大型设计院推动产业化我们的关注层面与房企有哪些不同,在哪些方面我们更具优势?


樊则森:这方面分工还是比较清楚,设计院更多还是从设计出发,以项目设计为抓手,决定着跟项目有关的整个技术路线的制定,解决需求问题,涉及安全各方面都要管控,整体的把控。设计院的优势还在于研发、设计、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发商主要关注的产业化能带给他什么,国家的鼓励政策,市场营销的优势,人工成本的降低,总成本的控制,交楼时间和封顶时间的缩短,装修的品质等。


畅言网:目前,在国内建筑产业化推进方面,有哪些成功的范例吗?还存在哪些问题?国外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可以值得借鉴?


樊则森:国内建筑产业化推进方面,不仅在普通住宅,保障房也有应用,效果不错。但是也存在问题,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发展速度的缓慢,毕竟还只是“星火”,没有特别有代表性的东西,正在总结完善。国外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建筑产业化发展模式,法国推行产业化最早,因为欧洲战后住宅稀缺,大规模提供住宅就需要运用标准化的设计。实际上近些年用的比较好是北欧福利型国家,瑞典、丹麦等主要是集合住宅,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用了很多预制装配的手段。丹麦有标准的模数法,在丹麦做住宅不满足模数根本没法做。瑞典更多是预制墙板的组合。日本是从当年从荷兰引进的SI体系,主题结构和分离体系,他们也有一些法律的推进,日本产业化道路走的比较远,结构到内装都有一整套的技术体系。


畅言网: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目前国内在这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如何?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有哪些?北京院在这方面有哪些研究成果?


樊则森:实际上我认为建筑产业化如果对于规模化一般建筑的工程应用而言,还是比较适合推广钢筋混凝土,超高层等特殊建筑用钢结构,里面也应用了产业化技术,钢结构一方面成本造价比较高,另外它的防火处理比较费钱,还有防腐防锈等技术在普通住宅中应用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国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装配式框架,第二种是装配式剪力墙,装配式框架我就不展开说了,装配式剪力墙有灌浆套筒的、搭接式的、叠合式的,钢节点焊接的等很多种,最后实现的目标都是要形成剪力墙结构。我们需要根据项目情况去选择,每种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北京院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一,我们研发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运用,应用规模将近70万平米。第二,钢节点连接预制剪力墙体系,这种体系也应用在很多北京老旧住宅改造里。还有一些其他配套技术,通过实践研发应用比较多,我们也应用过程中逐渐完善各类技术体系。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进行预报名登记


    “装配式建筑外墙综合技术交流会——预制夹心保温墙”网上报名(4月26日 上海)


“装配式建筑外墙综合技术交流会——预制夹心保温墙”议程(4月26日 上海)


“装配式建筑外墙综合技术交流会——预制夹心保温墙”报名表(4月26日 上海)


解读行业热点,尽在预制建筑网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住宅产业化民间智库QQ群:147874495

工业化建筑设计师QQ群:138517101

中国预制PC工业化设备QQ群:120036212

工业化建筑学生QQ群:199516367

(注:以实名和单位名申请)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以工业化、信息化的新型建造方式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学的新边界——新型建造方式的跨界与融合 樊则森:标准化设计≠ 标准设计,标准化设计≠千篇一律,标准化设计≠专业拆分设计!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