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付灿华 > 直击香港保障房

直击香港保障房

2011年09月28日

打印专业人士:付灿华   来源:中国建设报

  无论是在启德1A项目,还是在葵涌大白田街项目中,都有较大面积的商业配套和停车空间。公屋所属的商业楼宇和停车场的租赁收入,正是补充公屋建设资金的来源之一。香港公屋并不是一味依靠政府投入,除了凭借紧凑的平面布局保障其较低的使用成本,财政运营方面的其它考虑也要在设计阶段落实。

  “香港房屋署有约50个设计师负责全港每年约15000套公屋的规划设计。”香港房屋署总建筑师张冠城告诉记者,房屋署还会定期收集居民意见改进设计。

  居住资格严厉监管

  严厉监管使得香港住房保障政策实施到位。迄今为止,2004年专门成立的打击滥用公屋资源特遣队已收回约400套公屋。按规定,住满公屋10年以后,香港房委会隔年开展资产审查,若租户资产超出标准,则收回公屋。

  值得注意的还有香港独具特色的宣誓官制度。如申请人不能提供有效的收入和资产证明,可在房委会指派的宣誓官面前宣誓,一旦查实其弄虚作假,申请人会受到入狱的处罚。

  “截至今年1季度,香港共有公营房屋110万余套,其中居屋42万套,公屋70余万套,几乎全港半数人口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里。”张冠城说。

  公营房屋是香港对保障性住房的总称,包括出租的公屋和出售的居屋,都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和房屋署统一开发建设,部分居屋可由发展商参建。

  1953年石硖尾邨的一场大火催生了香港第一代公屋,居屋则肇始于1978年香港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在此期间,1973年香港成立房委会及其所属的房屋署,分别行使公营房屋建设管理的决策和执行职能。

  据介绍,现在香港每年建设15000套公屋,而2009年卖完所有居屋之后,居屋复建与否的争议一直没有消停。

  “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刘丹说。如何合理引导市场发展、要建立一个怎样的保障框架、按多大比例明确各种保障产品、如何根据不同阶段适时调整保障政策,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半个世纪以来,香港形成了一套健全的住房法律体系和实施细则,在编配面积标准、申请条件、轮候、租金标准、管理扣分制、复核及退出政策等方面都有着稳定而严格的制度。

  据介绍,香港政府逐年修订家庭资产和收入限额等公屋申请条件,不断扩大其覆盖面。当前,香港一个4口之家只要家庭月收入和总资产净值分别不超过1.856万、39.7万港币,就有资格申请公屋。同期,香港4口之家月均收入约为2.4万港币。

  按照规定,申请人登记后便进入等待房委会编配的轮候阶段。房委会承诺将平均轮候时间控制在3年内,实际轮候时间平均约为2年。并有高龄人士的优先编配、体恤安置、紧急安置、重大疾病多计算一位家庭成员等特别制度。

  “房委会还设有租金援助计划,为有暂时经济困难的住户提供一定数量的租金补贴”,张冠城介绍,租金标准主要综合区位、环境、配套设施和居民负担能力等因素确定。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深圳1.0”:以实践之名寻保障房变革之路 “明日之家”铺路规模化推广 住宅工业化之辩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