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蒋勤俭 > 预制构件 构筑建筑工业化未来——北京榆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蒋勤俭谈预制业发展现状

预制构件 构筑建筑工业化未来——北京榆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蒋勤俭谈预制业发展现状

2012年04月18日

打印专业人士:蒋勤俭   来源:预制建筑网

规范之“推波助澜”


施工技术:作为此次规范的参编人之一,请您谈下规范制定的背景。


蒋勤俭: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领域的早期规范既强调施工又重视验收,后历经实践、改革,业内又将重点转向验收,即强调结果,这就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出台。实际上,所有的规范、规程等都是对施工过程和从业人员的设限、规定,《验收规范》的出发点是好的,为施工过程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进行过程控制,其结果指向也并不理想,而建筑业有其独特性,其过程不可逆,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能全部返工,只能局部“查漏补缺”,只重视结果不易于施工质量的提高。基于此,2008年,响应行业普遍呼声,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向当时的建设部提出编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实现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同时还结合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动向,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点是规范的编制完善了混凝土结构工程领域的三大规范,形成了通用技术规范。2002年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1年再次修订实施,这是设计方面;验收方面有前面提到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也进行了修订;再有就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颁布,实现了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验收的衔接,这三大规范成为该领域的通用技术体系。


另外一点,我国施工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管理水平方面全国差异性大,因此,规范编制过程中既要强调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又要照顾全国范围内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不同。更多的要考虑到与设计规范修编和验收规范的衔接,此规范是涉及设计与验收之间的关键环节。


施工技术:此次规范中“装配式结构工程”的内容与以往规范、规程等相比,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蒋勤俭:在92版、02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均有装配式结构工程的章节,总体来说内容量少、不够细致、涉及面不宽,此次规范编写,包括同步进行的设计规范、验收规范的修订对预制、装配式结构工程都做了拓展,国家和行业已经认识到预制对装配式工程的重要作用,而装配式结构工程也是对现浇工程的有益补充。在技术上,主要有四方面的变化。


一是建筑工程质量要求更高。预制构件很容易按照清水混凝土的要求来施工,以减少现场大量的后抹灰、找平作业,实现结构与建筑同步,这是国外现阶段的设计施工理念,规范中体现了对预制构件外观质量、结构偏差方面的要求。


二是采用新的连接技术。一种是提高装配式结构工程抗震性能的装配整体式,这种模式与现浇结构工程具有一样的抗震性能,简单来说就是构件是预制的、节点是现浇的,能够达到与现浇一样的结构性能。第二种是钢筋套筒连接技术,这是在国外比较成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情研发的,是装配式结构工程的关键技术。


三是装饰、保温与结构同步。目前北京榆构生产的多是集合了结构、围护、保温和装饰功能“四位一体”的构件,这些功能与结构同步一次性完成,而此前的“外挂板”则是保温、装饰、围护“三位一体”。自2007年与万科合作开始,“四位一体”预制构件已经在北京市的不少住宅工程中得到应用。


分享到:

延伸阅读:

蒋勤俭:如何实现预制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建筑迈向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预制混凝土行业十年发展综述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