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蒋勤俭 > 预制构件 构筑建筑工业化未来——北京榆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蒋勤俭谈预制业发展现状
施工技术:装配式结构工程有哪些关键技术?
蒋勤俭:装配式结构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关键技术。
设计技术。这里面有两部分,一是方案设计,进行方案设计的设计方是有选择性的,要懂得预制规律,且方案适合预制;二是深化设计(预制设计),它连接设计、施工、生产、配件和材料,是一个重要节点,能够上衔下接,目前国内能够进行深化设计的预制企业不多,北京榆构即为其一。
预制技术。即生产技术,一是模板技术,模板设计、制作得好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效率才高;二是熟练工人,工人的熟练程度与预制技术的研究、生产是同步的,否则就不能顺利实施。人、机、料、环境统一协调,才能保质、高效、有序生产。
施工技术:目前装配式结构工程在国内的推广存在哪些问题?
蒋勤俭:现在国内也已经看到装配式结构的优点,但应用效果、推广程度还有待完善,这其中有个“用得了”、“用得好”的问题。“用得了”体现的是技术和管理,对预制、装配式要有概念,有悟性,不能一头雾水,否则即使推广成效也不会很理想。“用得好”体现的是质量和效益,不但要做得好,还要经济合理。目前我们短期目标是“用得了”,长期定位在“用得好”。国外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预制方面应用很成熟,已经达到“用得好”阶段,我们要想“用得了”,必须设计、施工、生产各个环节都“给力”,而国内对此认识还不普遍,问题相对就多些。
装配式结构工程必须考虑资源的本土化,即本地建造,这也是建筑工业化的一个基本要求。以前的市场是“产、供、销”,工业化则要求“销、供、产”,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加工、配置物流,利用当地资源和人力进行生产,这才是促进工业化,也是推广装配式结构工程的原则。
产业化是群体效应,单个个体无法形成较大的优势,装配式结构工程的推广也是如此。现在国内以住宅产业化为切入点,主要是住宅量大面广,且适合于预制和标准化,利于应用和推广,也能很好的解决工程质量和工期问题。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沈阳等都在大力开展住宅产业化,我们也和万科合作了很多项目,效果可观。最近与沈阳亚泰合作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新型工业化建筑技术研究机构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目的就是依托我们榆构的优势,站在行业层面上为东北、华北地区服务,作为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一个关键点,推动预制发展利于工业化的实现。
另外一点,设计、施工、预制、开发一体化,是装配式结构工程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也是其大范围推广的迫切需求。在我们与万科的合作中,开发商首先是认可装配式结构的理念,由他们来协调、组织设计、施工、预制,形成一个合作团队,这样操作起来就会顺畅很多,也利于优势凸显。
施工技术:您认为装配式结构工程的未来发展如何?
蒋勤俭:建筑产业升级,实现建筑工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而预制是工业化的一个难点。如何发展预制业,国家主管部门的政策推动和行业科研院所、设计、施工、生产企业的积极探索是首要的,而且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其次,要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地区的技术、经济因素,考虑业主的诉求。
推行预制最关键的问题集中在提高质量、效益和节能减排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完全达到这些要求,认可度和业主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预制的评价是动态的,不能单纯比较现浇好还是预制好,要基于业主诉求以及该项目的整个运营周期。
延伸阅读:
蒋勤俭:如何实现预制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建筑迈向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预制混凝土行业十年发展综述(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