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龙玉峰 > 若问装配式建筑设计,深圳谁人不识君?
编者按
近年来,深圳装配式建筑项目规模逐步扩大,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
到2017年底,深圳市装配式建筑项目规模将达 1000 万平方米,到 2020 年,深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 30%,有望提前 5 年完成国家对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城市的目标任务。
同时,深圳装配式建筑发展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6 大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企业、运行时间最长的行业组织、全国第一个大规模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保障房项目龙悦居三期、全国首个保障性住房工业化产品 1.0、率先在装配式建筑中推行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全国首创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技术服务等多个“第一”勾勒出深圳装配式建筑全国示范的图景。
2018年春节前夕,预制建筑网(www.precast.com.cn)来到深圳,就当下装配式建筑发展热点方向,分别采访了深圳市鹏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深圳市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
首期,推出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副总裁、建筑产业化公司总经理龙玉峰深度访谈。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在转型升级中见证装配式建筑发展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于2000 年在深圳成立,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已形成由深圳、上海、广州、长沙、东莞五家建筑设计区域公司及造价咨询公司、建筑产业化公司、BIM技术应用研究院、华泰盛建设公司、东莞建筑科技产业园公司、东莞润阳联合智造公司组成的覆盖建筑工程全产业链的集团公司。
从2003年开始,华阳国际同万科一起对住宅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研究,做标准化设计,并进行了大量的国外考察调研。直至2005年万科立项的第一个实验楼,也使华阳国际正式进入到装配式建筑领域,参与了它的启动和推广。
华阳国际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已全面展开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业务。从设计、造价咨询、产业化和BIM技术研究、生产制造,到施工建设,华阳国际已率先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管理和EPC总承包能力,并于2017年5月获评为首批国家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
如今,华阳国际已成为建筑行业为数不多的,有能力实现以设计和研发为龙头,以产业化和BIM为核心技术,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全球领先的新型设计科技企业。
作为全国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领航者,华阳国际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华阳多年实践下的代表项目有哪些?2018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
对此,预制建筑网(www.precast.com.cn)独家专访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副总裁、建筑产业化公司总经理龙玉峰,以下为预制建筑网整理的采访实录。
对产品不断研发,
是华阳可以一直在行业内保持领先的秘诀
预制建筑网:华阳国际作为全国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领航者,能否请您总结一下华阳国际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龙玉峰:华阳可以一直在行业内保持领先,是通过对产品不断设计和研发。
我们的装配式技术在设计项目上的运用,迅速过渡到对装配式集成技术体系的研发,再延展到对建筑产品基于装配式技术、BIM技术、绿色技术的大集成,从而研发一些新的产品,比如深圳的保障房,以及展示出来的““十全十美2.0实验楼”。这些都是我们可引领并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同时,也因为华阳参与的比较早,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政府部门、标准院作为规范的主编部门,很希望我们华阳可以把积累的经验贡献出来,所以华阳参与了国家、广东省、深圳市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标准、规范、图集的起草、编制工作,作为民营企业能为国内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其次,经历了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优势明显。
华阳从砼装配式结构做到钢结构、钢混结构、木结构,整个建筑结构体系都有涉及,以及各种类型、建筑高度也都有涉及,再加上在技术领域各种评判的指标,预制率、装配率从低到高各种项目,所以华阳在项目中丰富经验的累计,相对于同行有一定的优势。
预制建筑网:请问华阳多年实践下的代表项目有哪些?
龙玉峰:国内的装配式建筑越来越普及,华阳也是最早从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保障房推广到商品房的运用,又推广到大规模的公共建筑集群。
我们不仅解决了城市里面的光污染、对未来城市的外围护结构质量隐患的排除,包括提高整个建筑性能的稳定性,以及整个实施过程的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有着引领示范的作用。
我们代表项目有:万科第五寓、万科云城、龙悦居三期、莲塘口岸、深业上城(南区)、前海卓越金融中心、鹤山十里方圆、华润万象天地塔楼等等。
7天造一个家
“十全十美2.0”实验楼
预制建筑网:在住宅展,我们了解到华阳在短短7天时间内完成一栋820m2双层实体建筑,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请问是如何实现建筑主体的搭建和内装、软装的?
龙玉峰:它通过EPC工程总承包这一全新商业模式实现了建筑的“产品化”。
以设计为龙头,整合从建筑设计到内装部品部件的全产业链资源,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及装配式内装技术,有效提高了建筑质量,同时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绿色环保,实现了人才房和保障房从毛坯房到精装房再到“家”的飞跃,让每个普通百姓的城市梦想有枝可栖。
这是专为城市刚需购房者和人才房、保障房住户“量身定制”的一款建筑产品,是建筑行业未来趋势的集中体现。
预制建筑网:能否详细介绍一下7天造一个家之“十全十美2.0”实验楼及它的优势?
龙玉峰:首先,从设计理念来看,“十全十美”系列产品,标志着华阳国际的设计理念已完成了从传统的“工程导向”向“产品导向”的转变:设计内容从建筑延伸至内装和部品部件,在优化室内居住体验的同时,将社区配套、园林景观等涉及住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部融入设计,在每处细节里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为了这一理想,我们历经5年研发,申请44项专利后,终将“十全十美”系列建筑产品正式推向市场。
其次,在华阳成熟的“模数化设计+标准化设计+精细化设计+工业化设计+绿色设计+全过程信息化设计(BIM)”六大技术体系支持下,“十全十美”在设计阶段便完成了规划、户型、建筑立面、PC构件、内装部品部件等所有相关专业的精准设计。
让产品的建造得以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极大解决了传统建造中技术含量低、污染大、浪费多等问题,在绿色环保基础上,提高了建筑品质,缩短了工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十全十美”系列产品基于国家大力推广的EPC工程总包模式,以设计为龙头,打通全产业链,整合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内装部品部件各专业资源,解决了建筑行业各专业割裂带来的种种弊端,让建筑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各阶段紧密咬合,把控每一环节的品质,让项目在设计阶段便能对最终建成效果可感可控。
华阳国际“十全十美2.0”实验楼所在的华阳国际建筑科技产业园,是华阳国际布局建筑全产业链的关键一步,将建成集合研发总部基地、装配式建筑产品实验基地、众创孵化基地、展示培训基地、生产制造基地、生活服务组团于一体的现代建筑产业园及预制构件生产制造基地,是华阳国际全面实现战略转型的梦工厂,亦是我们实践促进行业进步这一集团愿景的重要平台。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绿色装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预制建筑网:您认为2018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会遇到哪些问题?又会有哪些机遇?
龙玉峰:健康和环保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是必然的趋势。
健康和环保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是必然的趋势。
装配式建筑被国内特别的强化了,其实在国外就是一种普通的大众化的建筑方式。
中国从90年代开始发展商品房,过去的十年是黄金的十年,基本上都是解决量的问题。真正意义上对环保的关注,是从十八大以后,对环保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十八大提出对房子的要求,一定要长期的、节能减排的相匹配。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的,到203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是越来越大的。从国际社会的发展对中国高排放国家的一种承诺的兑现的压力;老百姓生活水平对环境空气质量的一些压力。
其次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讲,对于资源浪费、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建筑垃圾的堆放对环境的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以及运输建筑垃圾的渣土车不仅造成城市道路污染还造成交通事故。
节能、环保、健康、绿色肯定是接下来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大趋势下,很多企业已经在践行百年住宅,高品质、高质量之路,也在践行通过装配式建造方式来实现整个建造环节的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对绿色装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从国家政策的导向来看,不是精装修不算是装配式建筑。通过规模化的装修的手段,解决了用户在进行二次装修造成大量的原材料的浪费,为了能让装修更好的实施落地,装配式建筑为其提供了更好的空间,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在不断的丰满,不断的提升它的内涵,增加对绿色环保、健康生活的一个关注!
写在文末
就在上周,3月7日,深圳市住建局、市规划国土委、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0)>的通知》。
《专项规划》的出台,不仅意味着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迈入新一轮顶层设计与全新发展阶段,更将深度引领、辐射广东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局面,充分释放深圳市作为全国首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与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示范效应。
一批典范企业引领行业并走向全国,一场政企联动、全民参与的产业化“战役”正在打响。
希望通过我们的视角,将“深圳模式”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责任编辑:金曙)
延伸阅读:
突破瓶颈障碍,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厚积薄发丨《南方周末》约访龙玉峰 龙玉峰:建筑工业化成本影响因素刍议 (纯干货数据分析)(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