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长宁临空园区,时时可遇见丰富的绿化,还有优秀的绿色低碳建筑。那么,你可知道其中有中国首座同时获得三重绿色建筑认证的建筑?
江森自控亚太总部大楼的俯瞰图
江森自控亚太总部总建筑面积是54,0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相当于一座中型的城市公园,是临空园区面积最大的办公楼之一。建筑物低能耗、高舒适、可持续,这背后是智慧建筑百余年来的积累。今天,就让我们去最新的江森自控亚太智慧展示空间一探究竟,了解绿色建筑背后的楼宇科技吧!
从世界首个恒温器到楼宇数字化系统
“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近40%,空调系统又占建筑物的碳排放量的四成”,这就是为什么江森自控致力于楼宇科技的发展。早在百余年前,创始人沃伦·江森作为机械工程的教授,为了精确调控教室温度,发明了第一台电子恒温器,成为公司发展的基础。
来到江森自控的展厅,我们能看到公司获得的超过9200项专利,已成为智慧建筑管理平台的综合领导者。这些专利分布在暖通空调、楼宇自控安防和消防等领域。
其中,公司最核心的旗舰产品Metasys楼宇自控系统经过了三十余年的迭代,不仅能通过全局管理降低能耗,还能让物业管理人员更便利地运营设备。公司在2020年进一步发布了OpenBlue数字化解决方案,这一开放式的数字化平台集成了江森自控核心的建筑系统,提升楼宇运营方方面面的效能,特别是在能源使用和设备表现上。在江森自控看来,只有通过数字化才能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展厅还展示了江森自控为不同的垂直行业准备的解决方案。曾在进博会展出的展品“智慧城市沙盘”位于展厅的中央,四周则围绕着从商业建筑到智慧医院、智慧校园,从数据中心到现代农业的各个场景。在制药行业解决方案专区中,江森自控为客户提供了高效低碳制冷系统以及空气处理通风控制设备,一方面降低了碳排放,另一方面为生产和实验环境保驾护航。
居家环境中,我们也可以体验到江森自控优秀的楼宇科技,它包括江森自控智能控制平台、约克水系统中央空调和垂恩空气净化器。尤其是约克水系统中央空调,以水为媒介实现空调和地暖二合一,温差更小,更健康,运行更节能。
2023年,江森自控将90%的研发投入到与气候相关的技术中。自2017年以来,江森自控在企业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和间接产生的排放量(范围二)减少43.8%,使用江森自控产品产生的排放量(范围三)减少27.1%。公司承诺在2030年前运营排放量减少55%,在204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
与中国市场的双向奔赴
2017年6月,江森自控亚太总部大楼在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落成启用。当时,新落成的江森自控亚太总部不仅是中国首座“三重认证”绿色建筑,包含IFC-世界银行EDGE认证、三星级中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新建建筑铂金级认证,其中LEED铂金认证还拿到了2017年全球第二高分93分的好成绩。
位于地下一层的制冷机房,先进的冷水和热泵机组可供游客透过玻璃参观,机房大屏幕实时展示大楼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设计参数。大楼的空调系统在设计中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机电设备系统的能效,运用智能遮阳系统和高低温冷源,地板送风系统达到保证室内热舒适的功能特点。大楼安装了由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合作伙伴企业提供的2000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设计输出功率为181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02416千瓦时。
与此同时,江森自控在社会层面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建设。在近在咫尺的虹桥体育公园,江森自控提供了高效的冷水机组和楼宇自控设备。在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中国高楼中,江森自控提供了楼宇解决方案,其中为上海中心大厦配备的中央能源管理控制系统、楼宇管理控制系统以及相应设备,通过远程运行可实现20%到45%的能源节约。
本土使用,也是本土制造。2022年的进博会上,江森自控把中国本土制造的HPS螺杆高温热泵模型和单机头冷量达1500冷吨的YZ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带到了现场,展示了其本土工程研发和生产能力。据悉,江森自控目前在工程研发能力上实现了96%以上的本土化,在暖通空调冷冻产品生产上,实现了100%本土化。产品70%在中国国内销售,30%销往亚洲、欧美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中国研发、中国生产、供应亚洲、供应全球。
未来,江森自控将致力于通过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为长宁城市更新出力,推动全球建筑行业向更智慧、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延伸阅读:
上海普陀区擦亮区域绿色发展底色,提升城市低碳发展能级 静安区开展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检查 上海青浦区“谋篇”“布局”“落子”,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