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周燕珉 > 保障房设计要按需出发

保障房设计要按需出发

2013年09月26日

打印专业人士:周燕珉   来源:新浪地产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下称保障房);其中2011年和2012年分别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一系列数字表示,保障房的建设“狂潮”已经来临。如此大规模的建设数量如何才能保证保障房的质量和性能?规划建设作为房屋建设过程中的第一道关卡,对保障房建设的标准化、适用化、精细化与产业化起着龙头作用。新浪地产推出保障房规划设计系列专访,走访政府部门、开发、设计单位以及勘察设计人员,为您透视保障房的规划设计难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副所长周燕珉认为:全国范围内都要大批量建设保障房,这是推进住宅工业化和标准化的大好时机。


  1.保障房小户型的条件限制对设计带来一定难度


  出于节地的要求,保障房的容积率往往较高,因此住宅楼栋通常以高层为主。而高层住宅的核心筒面积较大,为了降低每户的公摊面积,楼栋形式通常会是一梯八户以上,或者采用东西向的中廊、外廊式。这类楼栋的套型使用率往往在0.65到0.7之间。对于廉租房和公租房等小面积套型来说,其公摊面积本身就大,每套套型又要受到分室、面宽的限制,套型设计就变得十分难做,对设计院和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


  2.保障房设计要从被保障对象的需求出发


  设计保障房应像设计商品房一样,要对客户群进行细分,从各类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居住需求出发进行设计。我们曾对青年居住群体进行调研,发现他们使用起居室的频率并不高,而更需要独立的卫生间和充足的储藏空间。那么在进行青年人公租房设计时,就应从这些需求出发,对套型进行创新设计。不能将保障房笼统地认定为只是面积在60平方米或者5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而是需要对其功能分区、居住人群需求等实质内容有全新地理解。


  3.保障房建设是推动住宅标准化、工业化的契机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要大批量建设保障房,这是推进住宅工业化和标准化的大好时机。工业化、标准化能够加快住宅建设速度,提高住宅品质,并可以带动下游企业的发展。


  在居住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更应将厨房、卫生间进行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并应在设施设备上下功夫。例如部品厂商可以研发和生产一些占用空间较小卫浴设备,以适应廉租房、公租房等小面积套型;室内设计师应认真考虑诸如毛巾杆、镜箱等部品的位置和形式,使其又经济又实用。从而能够在有限的使用面积内,保证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4.保障房建设要注意未来的可变性


  保障房的建设要考虑未来的可变性和可持续发展。例如一套房子,现在可以作为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使用,但若干年之后,一旦该地段升值,或其他功能价值突现后,房子可能就需要转变为新的功能,也有可能出现居住人群及使用方式的改变。例如日本公营住宅的套型设计已向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演进,而香港公屋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允许居住者购买公屋转化为有产权的居屋。因此政府和设计者应提前想好十年、二十年后的变化,想到今后这些建筑能够长期使用的可能。如果我们在规划、建筑和设备部品设计上都能预先考虑好这些问题,使套型能够灵活更改,设备部品能够灵活的拆卸和替换,那么若干年后的保障房就不会变成“鸡肋”。





通知:上海建筑工业化技术论坛将于2013年10月9日至10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C1会议中心举行




分享到:

延伸阅读:

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 周燕珉:设计创新应未雨绸缪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