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付灿华 > 住宅产业化“名称之争”

住宅产业化“名称之争”

2013年11月07日

打印专业人士:付灿华   来源:中国建设报

   


   新时期“‘住宅产业化’一词对于行业的描述是否准确到位?有何利弊?有没有其他更契合行业发展的名称?”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及一系列活动与座谈会上,沿用多年的“住宅产业化”这一行业称谓,竟然备受热议。


  而据《中国建设报》记者了解,有关的争议早已有之。在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进行的“72号文执行情况评估”研究课题有关会议上,一份来自民间近200位业内人士递交的《建言建议》中,便提出“建议修改住宅产业现代化名称”的迫切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宏观政策层面的有关描述中,多个文件均采用了“新型建筑工业化”一词,这也被视作国家层面的某种信号。


  “下一步我们会在这项工作上提速。”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的表态,以及一系列动向表明,未来一段时间,住宅产业化方面的相关政策或将密集出台。有关“住宅产业化”的争论成为热点,似乎并不难理解。


  “住宅产业化”的前世今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针对欧美、日本、苏联等国家和地区建筑业发展情况的系列调研便已经开展”,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向记者介绍起“住宅产业化”的前世今生,“当时引用了日文的表述,随后便一直沿用下来”。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住宅产业化”的概念最早诞生于1968年的日本,英文译作“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在我国的全称为“住宅产业现代化”。


  那么,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在我国是如何提出的?亚洲混凝土协会工业化建筑体系委员会主席陈振基介绍道,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其中构思了住宅产业的雏形。其后,1998年7月,原建设部成立了住宅产业化办公室,统一管理、协调和指导全国工作。1999年,国务院转发了原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即前述“72号文”)的文件,正式提出并明确了“住宅产业化”的要求,这也被视作我国住宅产业化工作新阶段的历史开端。


  尽管如此,一个尴尬的情况是,在记者早年的采访过程中,不少业内人士甚至知名专家都难以尽述“住宅产业化”一词的含义,业内更是长期难以找到对其权威、完整、准确的概念解析。


  争议如影随形

  尽管沿用多年,“住宅产业化”却似乎与争议随行。这些争议主要来自两方面。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深圳1.0”:以实践之名寻保障房变革之路 “明日之家”铺路规模化推广 住宅工业化之辩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