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文林峰 > 文林峰: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非常高兴看到跟产业化相关的的各类型的企业,非常积极的参加我们的交流大会,我代表我们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感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会议场地,以及对我们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因为时间关系,我想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当前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坐的都是来自建筑行业,最近几年经常听到关于住宅产业化方面的相关信息,那么为什么产业化现在那么热?全国各地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地方的一把手这么重视产业化的发展?我想简单的由五个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推进产业化的重要性。
第一方面,我想从我们整个国家新的十八大以来特别强调的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出发,也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个目的,我们说这个词感觉好像很大,其实跟我们的生活是一直相关的,我们在坐的代表可能大部分都是北京的,昨天晚上我在外面回来的时候发现雾霾特别严重,回家的时候通风带着口罩在屋里面的换气,空气质量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就我们建设领域来说,对减少雾霾做出我们行业应有的贡献,通过产业化这样一个路径来实现,我们说最近两年各个地方做了大量试点示范的项目,积极地推进产业化对我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智慧效益的分析,分析来分析去我们发现,现在在发展初期经济效益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但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有目共睹,非常的突出。就是在节能减排这个方面产业化是我们行业的一个重要的路径。这也是我们很多省市的领导重视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和我们国家大的发展趋势、发展形势是密切相关的,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推产业化,因为它是节能减排非常重要的抓手。
第二方面,我们说推进产业化是我们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必要的路径,行业发展了几十年,从数量到质量越来越重视品质的提高,怎么去提高建筑的质量,现在全国正在进行建筑质量安全行动计划,现在主要是通过检查督导全社会行动起来进行共同的参与,但这些都只是治标,怎么能彻底的解决我们这个行业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产业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最简单的一个说法,我们过去在建筑市场有层层转包的问题,挂靠的问题,这个也是我们治理行动中重点打击的,如果我们推产业化,很多承担项目的大开发商,或者施工单位说产业化的项目分包不出去,只能是谁中标谁来干,因为这种说到新的技术,新的体系由很多小的分包或者劳务单位就做不了,就是我们产业化从工厂制造到现场装配严格的去套标准体系,很难再有假冒伪劣的东西出现,这个是我们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们说推进产业化为什么引起政府的重视,也是形成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重要抓手,刚才刘处长在主持的时候也说到沈阳是我们住宅产业化推进比较快的城市,它经过3年的试点,14年的时候升级为示范城市,那么它产业化的出发点就是把产业化作为城市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重要抓手,用建筑产业化来带动全产业链的招商引资,从供给和需求双向来拉动。供给来说有3个几十平方公里的建筑产业化的产业园,从内外的来进行产业链的招商引资,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那么从需求来说,把全市的保障房、新建的商品住房三房以内的包括公共建筑都要按产业化的方式来建设,给那些入园的企业生产制造施工的以及建材部品企业提供了大量市场需求的机会,提前实现靠产业化迁移产值的发展目标,那我们现在很多城市积极地申报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也是从培育新的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目的出发的,因为我们推产业化有很多建材的企业确实是产业链是非常长的,到最后的循环经济都是在我们产业化的链条里面,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企业如何持续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的很多大企业观望了几年,最近一两年下决心转型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因为不管是国内还是进军国际市场的话大部分项目都是按预制装配式的方式,那么我们中国过去特有的先交的这种方式,可能在一些欧美国家很难拿到这样的项目,那国内的一些城市现在也越来越重视从试点到全面推广,如果你在不了解产业化这种体系,你就很难在新的市场中占有机会,我们今天有一些北京的开发商,现在北京市政府已经通过会议纪要的形式要求新建的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要百分之六十按照产业化的方式来进行建设,14年年底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地块都是按照这样的条件来进行公开的招投标,那么这些中标的开发商中标后在北京就去寻找能够承担产业化方式的这些大型的施工建造企业,如果谁这方面有一些技术、经验的积累,他就能够迅速的在这种平等竞争中走出去,能够更好的发挥他的优势来,所以说是一个企业寻找新的竞争机会的更好发展平台,我们也看到不仅是行业内的很多行业外的企业在他们转型升级的时候,也往我们产业化的方面去发展,这个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长沙三一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他原来占了40%以上的机械设备的市场份额,那现在要进军到产业化的预制构件生产设备领域,上个月我们去了一下,跟他们老总进行座谈,他现在是雄心勃勃不仅是要生产设备还是亲自来盖房子要进入施工领域,为了他的远大的发展目标,那么就像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这些企业能不能看清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及转型,往这方面去靠,往这方面去集成,我想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方面,跟我们城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在中央层面上最近两年来出台了一些大的、宏观层面的政策,包括城镇化发展规划,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等。都在这里面提到了建筑产业化、住宅产业化方面的重要内容,就是我们要把现场的农民工都变成产业工人,解决他们进城以后生产生活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产业工人能够提高我们行业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也能够是保证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从宏观层面上5个方面来说我们推进产业化就是蓬勃发展、正逢其时,这个趋势已经是非常清晰非常明朗,那么从我们住建部的角度最近两三年来也是在推荐产业化方面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也在积极的储备一些宏观的经济政策、技术政策,比如说我们正在研究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纲要,十三五的住宅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我们以城市为载体的国家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和基地企业的管理办法等等一系列的文件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中,那么从技术政策说近几年力度也是逐年的加大,像我们已经出台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设计规程》,还有15年上半年可能就要出台的《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这个也是受到全行业高度关注的,因为我们现在各个地方正在做试点,什么样的项目能够纳入工业化建筑范畴里面,怎么去进行评价,怎么去核算,大家现在算的五花八门,所以同样的项目算的预支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很多也出台了推进产业化的优惠政策,什么样的项目能够获得这些奖励,获得政府的补贴,都需要有一些明确的衡量的标准,这个《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经过两年的多轮的行业的专家认真讨论,应该说是即将颁布实施,这个会把我们行业发展混淆的容易迷茫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个清晰地梳理这是《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
第三个技术方面的政策就是建筑产业化的标准体系,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试点示范项目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过去传统的标准规范的速度,标准规范已经相对滞后,现在我们有了一个重点任务,在梳理下一步要推广预制装配式的钢结构的各类型的产业化的项目,都需要新出台一些新的标准规范,这是从中央层面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来积极地进行储备进行研究,有些即将出台,从地方政府来说力度比中央层面的更大一些,地方政府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积极的申报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同时也出台了强有力的推进政策,刚才说到北京的保障房新建商品房,都要按照产业化的方式,深圳也有这样的政策,所有新建保障房拆迁安置房,新建商品房都必须按照产业化的方式来建设,那么像湖南很多城市包括长沙,包括潍坊,合肥、上海、沈阳等等越来越多的城市从单个的试点项目已经开始向全市的普遍推广,这样的发展方式去转变,优惠政策也是越来越多,所以形成了一个以试点城市为基础的从点到面全面推广的一个良好的开始,从地方出台的政策,试点的情况来说,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说下一步我们这个行业怎么去往产业化方面去转型,应该有巨大的市场的机遇,那刚才也说到很多在产业化方面探索超前的企业这两年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当中的企业也发展更好,包括我们起点比较早的设计单位,包括我们今天所在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他们也是有很多试点示范的项目,稍后他们会做一些详细的介绍,深圳、上海、北京、沈阳的一些设计单位,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超前,那么各个地方在推产业化的时候很多传统的设计单位做不了,那么这些设计单位就有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他们就呈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机遇,一大的施工企业,包括像远大这种设备制造后来转型预制构件生产,这些企业也在这一轮的产业化发展中获得了更多地市场空间,昨天长沙的来我们部里汇报的时候就说到光长沙市三年将有九百万平方米的预制配式的建筑,大部分都是由远大承担的,所以他的市场发展空间就非常大,我们有很多企业都在这种机遇中获得更好的市场发展空间,第一方面就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给我们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产业化发展趋势,发展的技术,我们怎么和产业化发展更好的结合,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发展产业化面临的挑战或者说遇到的一些瓶颈,我总结有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市场的接受度,相对来说还是欠缺或者说是不足,这个我们将整个推进产业化方面各地方政府,通过公共建筑、保障房或者是强力的政策去推进,那么从开发商自觉自愿的来接受产业化这样一个新的建筑方式来说,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的态势,市场开发度相对低一些,那主要的障碍表现在一个是成本的问题,我们说在产业化发展的初期他的成本或者跟现交的持平或者略高于现交的成本,所以很多开发商怕麻烦,觉得成本不可控,所以接受度相对要低一些,同时还有我们在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技术成熟度的问题,昨天有的企业说有些开发商就是说我简单的试一下只做水平面的竖向的我就不做了,他还怕影响到他整个房屋的质量安全,那么也是因为他们对整个行业发展的不太了解,同时也是受到一些宣传推广的各方面障碍的影响,长沙新出台的政策就是说如果消费者买了产业化的项目或者买了全装修的项目的话那么可以享受每平方米80块钱的补助,从市场反向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推进产业化的发展,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市场接受度还是相对弱一些的。
那么第二个弱点就是技术的成熟度也是相对的薄弱些,我们说这么多年来不同的制度体系,都在进行试点示范包括我们这些规程也明确这些技术体系,但是从整体来说如果我们一个城市一个区域要大规模推进的话有没有一种技术非常成熟一下子就是几百万平米的推广,这个还是需要一定的储备,我们说整个行业的技术储备还是相对薄弱一些,我们也希望下一步,随着各地方试点示范项目的逐渐增多尽量的推广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也因为试点示范项目的推广也能培养我们行业的人才,能够形成一些适合规模推广的技术体系,周三的时候我参加部里面质量司的行业管理座谈会,现在也是我们质量司非常重要的两大任务,一个是开发设计一个是产业化,那么产业化方面怎么抓?各方面的专家领导包括大师级的都在提,通过我们部里头怎么去梳理出几种相对成熟的适合推广的产业化的技术体系,指导全国各地的规模推进,这也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我们也希望一些试点城市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力度这是第二个方面,就是技术成熟度要相对弱一些。
第三个方面就是产品的集成度这方面也是相对弱,现在是更加多的强调预制装配式结构方面的体系研究,当然我们还有今天的演讲嘉宾宋兵院长,来介绍整个全产业链全过程的集成,但总体来说我们在行业推广的时候关注前端的结构体系的多些,在后面的整个全产业链的产品集成相对弱一些,今天也邀请了几个产品的企业在会上进行交流,他们的产品不一定是行业里面最好的、最适合的但是他们愿意把产品拿出来和我们产业化进行对接这个我们也是非常欢迎的,就希望在我们全产业链的打造过程中包括从设计到工厂生产、施工装配、到装修到后续的维修、养护管理到拆除重建的整个全过程我们都需要全产业链的集成整合,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工作重心,我们也给一些试点城市提出要求,就是希望他们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更关心整个房屋成品住宅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产品技术整体的进行一个整合,那么这个就是产品的集成度的问题。
第四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能力的匹配度,我们说推产业化现在最薄弱的就是能力不足的问题,产业化是一个全产业链我们现在设计的能力、工厂生产的能力、施工装配的能力、整个产品的集成的能力,最后拿出一个非常好的高品质的、高性能的能够远远超出我们现交方式的建筑产品来,这个产品能力是严重不足,所以我们在这两年过程中加大了宣传培训交流的力度,下一步也可能在大学的教材里面特别是职高职业教育里面的教材加大力度,包括我们这种资质的考试来增加这方面内容,有很多城市已经成立了职业技术的培训,做一些工法实验,这方面也是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他有生产的能力,但是施工方面谁去和他匹配去做,我们那么多传统的单位还不具备预制装配式水平,所以说这方面我们也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谁占领了先机等于有了这方面的市场空间,我们有一次开现场交流会的时候有一个传统的施工企业马上就看到了这方面的市场机遇,当时就打电话给他们的总部说成立一个产业化的专门的施工队伍专门研究预制构件的装配式施工然后去承接这样的项目,这个市场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最后就是制度的跟基度还不够,就是我们产业化还是一个新型的事物,跟我们传统一些管理的机制与相关的标准规范都密切相关,但是在发展中法律法规的技术以及监管的机制都没有同步的跟进,包括我们说的预制构件的生产,谁来进行把关是工信部门还是我们建设部门这个只能怎么划分,然后一些隐蔽的部件隐蔽的工程,到最后验收的时候怎么去做,解决预览的事情,都需要制度的跟进,现在北京上海一些城市也在加快研究这方面内容,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有五个瓶颈或不足,概括起来刚才有说到,市场的接受度、技术的成熟度、产品的集成度、能力的匹配度以及制度的跟进度这方面都是我们需要加大力度解决的问题,我想由于时间的关系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当前发展的形式,还有我们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困境,也希望我们在座的专家企业家能够共同的携手共同的研究把我们的产业共同的做大做强,也希望我们在座的企业能够进入产业化的发展机遇,为自己带来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好,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高质量好房子 高质量发展钢结构建筑 发展装配式建筑,全面提升建筑质量和科技含量!(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