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叶 明 > 叶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筑牢根基奋进新征程

叶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筑牢根基奋进新征程

2021年02月02日

打印专业人士:叶 明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光阴荏苒,又迎来新的一年,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值此伟大的时刻,作为致力于推进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工作者,深感任重道远、使命光荣。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世界历史演进的必然过程,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启程,我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一直在持续努力向前推进。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到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再到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可以说,长期以来,党和国家的宏观制度建设和发展战略目标都以“现代化”为指向。


建筑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由建筑大国发展成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强国,这是每一位中国建设工作者的执着梦想和孜孜追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站在迈上新征程、加快走向现代化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建筑产业还存在“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协同水平低、产业碎片化严重、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偏低、建造方式粗放、组织方式落后”等突出问题,与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目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建筑业如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之路究竟怎么走?这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目前虽然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但还没有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产业进步和转型发展速度还相对缓慢。截至目前,还没有建立针对有关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规划和目标,推进建筑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现代化所需的一整套政策体系还有待健全,同时缺失系统性的建筑产业体系作为有力支撑。这种情况一方面表明我国建筑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表明建筑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关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行业”思维方式和发展路径的弊端,从“产业现代化”的视角,深入研究我国建筑产业的一系列根本性认识和内在规律问题,这对于探索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升华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建筑产业秉承新发展理念,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企业现代组织方式,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产业结构优化、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对传统建筑产业的全面更新、改造和升级,通过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为社会提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优质建筑产品,从而使建筑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高级产业形态并成为世界建筑强国的全过程。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生产方式的革命。变革的路径就是从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这种转变不单纯是指技术创新,而是在新技术条件下所进行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等,与新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性的组织方式变革和生产方式革命。如同建筑结构设计一样,只有内部结构合理,建筑的承载力才能大,如果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就会被压垮。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支撑技术集成创新,技术创新驱动组织方式变革,二者密不可分。为此,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与管理创新必须双轮驱动,在大力发展新技术的同时,必须要建立强大的组织能力。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互联网+、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手段和发展机遇。但必须要清醒认识到,建筑业作为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洼地,还存在着建筑工业化基础薄弱、产业组织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不足等深层问题。在尚未筑牢产业基础的前提下,幻想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弯道超车是不现实的。“智能化”不是“全能”,发展“人工智能”的建造方式,切不可忽视产业基础能力弱的短板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只有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形态,理顺运营管理逻辑,才能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共享,才能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只有实现产业上下的互联互通、跨界融合,才能实现与社会信息数据的共享,才能使产业发展跟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步伐。为此,我们必须要脚踏实地,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整体施策、系统推进、协同发展,才能加速推进建筑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才能充分抓住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进而焕发出建筑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传统建筑业和关联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建筑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要发展多业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各相关产业间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因此,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时,要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相结合,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要支持核心企业整合优化产业链上各类企业和资源,在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培育一批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要发挥产业链的推动作用,在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深化与相关配套产业、企业协同,引领建筑产业链深度融合。要引导鼓励中小建筑业企业,向专业化设计和分包企业转型。通过兼并重组、产业链整合、产业集群建设,将建筑产业链上下游相互独立、松散的各个分支融合成一个完整有机的产业链系统,在产业链上形成分工协作、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新发展格局。


毫无疑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观战略背景下,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建筑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关键所在。为此,建筑产业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建筑产业现代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切实担负起发展的使命和责任,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瞄准世界最先进的发展水平,为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目标而不懈努力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何雯丽)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三化”融合创新发展,助力建筑业转型升华 寄语2022年:回首装配式建筑发展 展望建筑工业化未来 叶明:发展企业专用体系 筑牢产业发展基石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