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楚先锋 > 楚先锋:建筑产业化从小事做起
楚先锋,一个建筑产业化“江湖”流传已久却也似乎“消失”了很久的名字。
如同他的名字“先锋”一样,他曾是建筑产业化领域的“先锋”志士。作为土木专业的“清华哥哥”,作为万科集团建筑研究中心资深专业经理、首席专业经理和东莞万科住宅产业化基地创始人、奠基人之一,这些年,他去哪儿了?是继续“先锋”还是已成“先烈”?几经辗转,他对建筑产业化有了怎样新的理解?
“事实上,这些年,我是以另一种方式在践行着产业化的梦想”。近日,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协会来到新博城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其创始人正是楚先锋的新身份,而他的故事,或许正是较早一批建筑产业化志士的一种缩影。
大隐隐于市
“能告诉我楚先锋的联络方式吗,我想采访他。”就在去年,我们还接到过国家级杂志或网络媒体打来的类似电话。好似一个退隐江湖的人物背后,总有人还在打听他的去踪。
为什么打听?还得回到楚先锋与建筑产业化最紧密的关联时期,也就是万科时期。在万科任职期间,他不仅负责过天津万科东丽湖、大连万科城市花园、武汉万科城市花园的设计管理工作;还负责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的策划与建设、筹建了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申报了万科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项目;主持完成了20多项万科企业标准的编制,负责集团的工业化住宅和住宅产业化的研发与推进工作……而这一系列工作都发生在2009年之前,所有从事建筑产业化的人都知道在当时仍然“寂静”的行业环境下,这些成果意味着什么,也正是这些基础性的、却前瞻性的、突破性的工作,进一步成就了万科成为建筑产业化领域内“孤独的先行者”。
2009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离开万科,他先后去了大连亿达、重庆东原、奥宸地产等地产圈知名企业,直到2012年,用他的话来说,才真正找到了归属——创业,创建了深圳新博城发展有限公司。
按照简介,公司基于万科集团的资深地产开发管理人员发起,是一个“重点倡导万科的项目管理理念和产品研发理念,致力于万科的成熟管理经验和房地产开发理念为更多的地产开发项目提供服务的综合性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与此同时,还与美国背景的资金管理公司和美国知名的养老服务的管理团队联合注册打造养老养生专业团队和公司,意图“打造领先全球的养老地产开发与运营、服务和咨询领域”。
目前,经过两年多发展,新博城已经在郑州、昆明、广州、天津、北京等十多个城市建立了办事处或联络处,实操项目也多地开花。
“那便是要彻底离开建筑产业化了?”
“产业化的理念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的每一个项目都在积极推广产业创新理念,推广建筑工业化操作理念,探索地产产业化创新之路。
楚先锋表示,以往的经历表明,建筑产业化必须惯之以“一体化”推进模式,必须从项目的最前端便开始实施,否则便始终无法避免开发、设计、施工、生产等脱节的现象,最终造成成本高企、效率反而降低、而质量也难以保证,产业化、工业化的时间、成本、效率、质量优势难以发挥。
正因此,在新博城,楚先锋得以实现其“一体化理念做产业化”的模式。从项目获取,到项目策划、产品研发、设计管理、施工管理、造价及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物业管理的项目全过程,为推进产业化提供了最佳流程平台,与此同时,“标准化产品库”建设也成为最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
“一体化的策划及设计可以带来更优的住宅产品和商业配套,不仅能给开发商带来更高的开发效益,而且产业技术的集成应用给客户带来居住品质的提升”。楚先锋表示,全过程推进,一体化思维,破除各环节壁垒,切实整合产业链,有效击穿,也是现阶段大力推进建筑产业化的题中之义。
看似归隐,并未离去。就是所谓“大隐隐于市”吧。
从小事做起
从万科产业化“退隐”,又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产业化,几经辗转,有怎样的新理解呢?
“最大的感受是,产业化还是要从小事做起”,谈到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步伐,楚先锋认为,路要一步一步才能走得踏实,建筑产业化也应该遵循一个从易到难、由小及大的过程,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香港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解释道,香港早期的住宅产业化便始于厨房台面、水池等简单的、却十分实用的构件预制,随着经验和技术的积累,进而发展到预制楼梯、预制内墙板等,最后才是外墙板预制、结构预制、甚至卫生间立体预制等,其应用也是从公屋逐步扩展到私人住宅。
“这种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的推进方式,奠定了香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加之有关鼓励奖励措施和打分机制等,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方式在香港得以规模应用。”楚先锋认为,反观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一方面片面追求过高的预制率,似乎“惟预制率论”,另一方面,为了追求预制率,一开始就着力于外墙预制、结构预制等,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最终效果往往难以保证。“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急功近利。”
尽管如此,对于建筑产业化,楚先锋始终认为“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从目前来看,其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还不能起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作用。原因在于,虽然产业化方式大大提高了住宅产品的质量,但目前由于规模因素,还没有突破成本制约,社会化大生产还没有形成。“这是因为目前大家对住宅质量的要求其实还是比较低的,还处在住宅需求‘量’的阶段,只要等‘量’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进入‘质”的阶段,当传统住宅和产业化住宅在同一个质量水平上竞争时,产业化住宅才会优势尽显。”
而值得欣喜的是,建筑产业化得到越来越多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认可,虽然大多数企业仍在观望,但一批城市政府已经纷纷出台有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建筑向产业化转型发展。“香港政府当年推进建筑产业化时,开发商由于认知不足不敢轻易下水,香港政府为了鼓励企业,首先,政府的公屋起带头使用,抛弃粗放式的建设模式,从我做起,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出台一些限制性的政策对粗放式的开发商增加费用;最后,对实用产业化方式的开发商给予优惠与奖励,缓解开发商因采用住宅产业化相关新技术而带来的成本增加。这样一来开发商才有了做住宅产业化的动力,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推动香港住宅产业化技术的发展,才有了市场的内在的动力。”
在同行的调侃中,越早进入建筑产业化,越体会这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值得欣喜的是,“先锋”不仅没有成为“先烈”,还在继续这条勇敢者的道路。而随着行业认知的不断提升,政策利好的不断显现,市场接受度的不断提高,建筑产业化,未来,已来。
住宅产业化民间智库群:147874495
工业化建筑设计师群:138517101
工业化建筑学生群:199516367
(注:以实名和单位名申请)
延伸阅读:
中国住宅产业化路在何方? 何乐而不用干墙? 住宅产业化和装配式住宅的关系(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