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施工 > 条式内隔墙板的今日之星——“双主板+体系”
来源:河南玛纳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传统条式内隔墙板基本属“单主板体系”。主板一般宽度B=600mm。
为了拼装成不同宽度的墙体,以满足不同建筑工程的需要,墙体大多由若干块条板拼装而成。在拼装时,除了以600mm的整倍数尺寸拼装的墙体外,其它墙体均需增加不同宽度的配板,以期满足不同墙体的不同宽度要求。这些配板可以是另外单独生产,也可以是对主板进行再切割。
由于墙体的宽度是随建筑工程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配板的尺寸也具有相当大的离散性(见图1-1),不易进行计划性预生产,不利于规模化、工业化制造。而整板的再切割则增加了成本(见图1-2),降低了效率,进而直接影响了条式内隔墙板部品的推广应用。
玛纳公司研发的“双主板+体系”,则可方便解决以上难题。“双主板+体系”是指与传统的“单主板体系”相比,本体系由二种主板组成——A板与B板。二者的板宽作模数化配合设计后,可以拼装出各种不同宽度的墙体(见图1-3)。
“双主板”由玛纳成组立模装备生产线以工业化制造的方式共线生产。其生产成本与单主板相近,其生产效率与单主板相当。
建筑工程的变化同样也会引起墙体层高的变化,而层高的变化则直接影响到墙体板长的变化:
传统的解决方案有二种:
1、根据建筑工程不同层高的要求,分别生产出不同长度的专用墙板(见图2-1)。这是传统的以销定产,所有墙板将变成非标产品,而标准化则变成了一句空话,其代价是:工业化制造无法实施,规模化经营化为泡影。
2、生产出标准长度的墙板,然后根据建筑工程不同层高的要求,切割成不同长度的专用墙板(见图2-2)。
这类方案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工艺复杂、效率偏低、成本偏高。无法工业化制造、无法规模化经营。
玛纳公司提供的“双主板+”工艺技术方案,则同样可方便解决此类难题。
“双主板+”是指“+功能踢脚线板”(见图2-3)。此举之目的有二个:
1、解决上述墙板板长的标准化设计,墙板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问题;此方案中,双主板的板长均按设定的标准板长批量化生产,而墙体高度方向的变化,则由外形较小的“功能踢脚线板“去调整尺寸,满足工程需要。
2、“功能踢脚线板“的另一个附加功能是,可以在其中部设置一条横向水平布线主通道,此通道与主板的竖直孔洞相配合,组成墙体内部完善的布线通道系统,彻底改变传统板面开槽布线的陋习。
总结
传统的条式内隔墙板“单主板”体系是典型的“产品经济”思维模式下的产物,此处所讲的“产品经济”,是指墙板的提供是以“以销定产”的方式生产的,不同的工程需要不同规格的墙板时,墙板公司只有待工程确定后,及墙板规格确定后,才能批量化生产。
这是一种典型的非标准化、非工业化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极大的制约了墙板公司的规模与效益,严重的影响了条式内隔墙板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推广应用。
而以“双主板+功能踢脚线板”为代表的墙板体系,则是“商品经济”思维模式下产物,此处所讲的“商品经济”,是指此类墙板部品,能够以“标准化”、“通用化”、“规模化”生产的特性,以“商品化”的形式进入预制部品商业化流通领域,以供各类工程项目直接采购选用。那么此时的墙板公司等预制部品生产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专业化生产、工业化制造、规划化经营、高效益回报的社会化企业,而此时的装配式建筑才有可能得到广泛的、深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