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楚先锋 > 中国住宅产业化路在何方?

中国住宅产业化路在何方?

2013年07月23日

打印专业人士:楚先锋   来源:新浪博客

   学习对象的选择:欧洲/香港/日本


   确定了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是PC之后,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行动了。首先,我们应该采取“拿来主义”、“洋为中用”的态度。学习能够使我们少走弯路,能够将别人用几十年摸索出来的经验在几年内就掌握了。


   那么我们向谁学习呢?欧洲、香港、日本都有各自成套、成熟的PC技术,谁的技术更适合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呢?


   我们知道欧洲基本是是非抗震地区,我去欧洲考察工业化技术时也特别注意到了他们的预制构件的构造,基本上处于搭接状态,如图所示。我们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向前苏联学习过这种预制技术(大板房屋),当时预制大板、预制空心楼板产业极度兴盛。其构造要求是诸如“板端搭接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砖墙厚度”之类的规定,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给这种做法画上了句号。


   香港虽然和大陆毗邻,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沿用英国的标准,同样是不考虑抗震的。但其不抗震的做法和我们当年学习前苏联的大板结构却完全不同。大板结构简单搭接的节点连接方式可以说是弱节点,而香港的节点连接方式则是强连接。如何强呢?就是所有节点连接部位都通过预留钢筋后浇的方式形成刚性节点。节点太弱不能抗震,节点太强同样不能抗震。节点太强使整栋大楼成为一个刚性体、弹性体,在振动中不能产生吸收消化能量,会使建筑内部破坏更加严重。三年前就听说,香港要考虑修改结构设计规范,增加抗震设防的要求,只不过到现在仍没有颁布。不知将来实施了抗震设计后,香港发达的PC住宅产业何去何从?


   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大陆架的边缘,地震频发,其PC建筑的第一考虑就是抗震安全性能。如果我们要学习国外的PC技术,日本是最适合的学习对象。但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其抗震设防等级对我们来说是不是太高了,能不能降低等级,使成本合理?


   难点:标准/资源


   接下来就要看看我们从哪里开始学习?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明白我们在PC住宅产业化这条路上面临着那些难题:技术?资金?技术人员?施工设备?特殊材料?还是……


   其实,从国内很多家企业在住宅产业化道路上的探索过程来看,上述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企业都能够自己解决。企业不能解决、无能为力的问题才是问题。技术从来都不是问题,因为国外有现成的、成熟的技术,我们可以拿来。但拿来就可以用了吗?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设计依据,就过不了审图办这一关,过不了审图办这一关就拿不到开工证,就不能建设。即使是通过专家论证会过了审图办这一关,你也顺利开工、竣工了,但是你没法验收,因为没有验收标准,所以质检站不能给你竣工验收,你就没有办法办理销售,冲在前面的开发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做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先烈。万科在做工业化1#住宅实验楼时,就遇到了无法报批、无法拿到开工证等问题,幸亏深圳市建设局的支持,将实验楼作为科研项目,由万科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立项,才得以开工。但是后来仍然被城管部门作为违法项目查处,由深圳市国土局住宅产业化办公室出面协调,才得以最终完工。某日本企业曾经在国内投资生产先作产业化住宅,在坚持了几年以后终于撤退了,就是这个原因。这是宏观层面上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标准,比如材料标准。比如,日本在连接钢筋时采用的套筒和胶,是否能在国内应用,必须先有了标准。这种钢筋连接方式比国内的挤压式钢筋套筒更适合于工业化住宅,因为施工时的挤压会带来结构精度上的偏差,且不容易在现场控制,而这种注胶式的套筒可以保证现场调较好的尺寸保持稳定,尺寸的稳定和精度的保证是工业化住宅品质保证的前提。


   其次是资源问题。资源问题就是工业化住宅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机构、企业,包括技术设计研发单位、构件生产制作单位、构件运输单位、构件施工安装单位等。这些单位必须具备具有工业化住宅的基本知识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工业化住宅构件的基本设备、设施。我国在唐山大地震之后,预制住宅基本上处于被打入冷宫的境地,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研究也基本处于被搁置的情况。原来的预制构件厂也纷纷倒闭,或者转行。但是,经过我们的考察,发现在珠三角地区有很多的预制构件厂,不过这些预制构件厂像当地大多数的其他类型工厂一样,属于来料加工的出口企业。他们在珠三角设厂,产品仅供往香港,不具有内销的资质。万科在做工业化1#住宅实验楼时,在这些厂家订做的预制构件需要拉到皇岗口岸,在香港境内掉头再回深圳,以便完善报关手续。这给运输带来了很大的不合理成本,同时也给厂家带来很多安检方面的担心,害怕万一被人做了手脚,从而在车上检出毒品等违禁物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楚先锋:建筑产业化从小事做起 何乐而不用干墙? 住宅产业化和装配式住宅的关系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评论总数 0最新评论
正在加载内容,请稍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预制建筑网保持中立。

连接件
三一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